一件小事

2023-03-21 20:4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件小事》,欢迎阅读!
小事
一件小事教学设计

1 课题一件小事文体散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懵懂、荏苒、惶急等词语的音形义。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人物心理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的精彩绝伦的人物心理描写。2.体会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拾荒老人的人性美。

2.体会人间真情,信任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精彩绝伦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运用“批注式阅读法”预习本文。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批注式阅读法”来预习本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

1、观看超短片百度视频“绿豆蛙公益系列《一件小事》

2生活中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小事。有些小事酿成人间悲剧, 有些小事促教我们健康成长。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件小事》,文章描述的是处于社会下层人力车夫的一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对下层民众朴素而深沉的爱。 3、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文章《一件小事》,看看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检查预习) 1、积累:词语的音形义。(幻灯)出示“懵懂、荏苒”两词,读准,解释。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得到“尊老也要爱幼”的传统道德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件小事都有一定教育意义。学生准备好《一件小事》文本。分别由 2个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词语。

教学设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小事?这件小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是谁?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呢?(明确)围绕一枚五角硬币而发生的一件小事。 3、简单谈谈读完本文的感受。 三、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一)对比阅读:“我”的恶心心理和拾荒老人的人性光辉

1这是一件发生在我和拾荒老人之间的小事。我的心理是怎样的?在整个事件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用文中的词语表达,方法:找到相关的段落并读一读,想一想。

(恶心:小心翼翼——警惕、紧张——气急败坏——讶异、狐疑——惊慌失措——惊奇、不安、惶急)

2、拾荒老人是个怎样的人?(1)最初我心中的形象:高危人群、老例、自说自笑 2)面对一枚五角硬币:老人有何行动?(重点读10,12,13,14段)。引导学生品味“颤” “捡”“捏”“走”“放”等动词和唯一说过的一句话“你的。 注意每一个动词前的修饰语)

(二)关于首尾呼应的手法。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有一件小事,却 时不时的会从我的尘封的记忆里蹿出来,来到活跃着的思绪里面,给我的恶心以警醒, 以及对人性的希望”。这样写重复啰嗦吗?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第4段说“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事,给了我信念的力量”,结尾又说“这样的一些小事,这样的一些小人物,„„使我一直保存着心底的那份信念的力量”。大家谈谈,作者反复强调的“信念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曾在《一件小事》的结尾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学生一齐回答:什么小事?时间、地点、人物;点名回答: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请2位学生谈谈感受。1学生用3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这件小事的经过并找到主要的描写“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段落;

2、找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汇报3有感情地朗读第

7,12,13段等。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10,12,13,14段),抓住动词来品味。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结构上(写作手法):前后呼应;内容上:强调了我在这件小事上获得的 教益。学生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一种让你能坦然和自信的力量。 2信念的力量就是学会信任他人;人性的魅力就是道德的力量。 教学设计

3 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这件小事教会了我们信任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五、拓展迁移

如有时间可以讨论天津的“许云鹤案” 课件内容 教后小结

普通人

___________梁晓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文的学习与体验,增强高中生做人与做事的思想、职业素养 2、培养提高初中生阅读、思考与叙述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H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