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三百首之《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欢迎阅读!
Word文档
古诗三百首之《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简介
王禹偁(954mdash;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__新运动的先驱,
文学 韩愈 、 〔柳宗元〕 ,诗崇 〔杜甫〕 、 〔白居易〕 ,多反映社会现实,
风格清爽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主动用世的政治理想,风格清爽旷远。著有
《小畜集》。
村行middot;马穿山径菊初黄
朝代:宋代 :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悄悄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似乎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解释
(1)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2)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3)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4)原:原野。 鉴赏
王禹偁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此诗风格淡雅飘逸,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得白居易、杜甫诗的神韵。首联由动态写景:金菊绽放,花径飘香,马蹄声碎, 菊韵流美。颔联中的“万壑”言群山峻岭,宏伟磅礴。“有
声”指山泉飞瀑,流水淙淙。“ 数峰无语”句以人态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
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 山有情,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
两情和谐,长相默契。颈联色彩明艳秀丽,“ 胭脂色”与“白雪香”此红彼白,有色
有香;“叶落”与“花开”相对,物象天演,灭生自然,富于思理。尾联陡转,以“惆
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 的沦落之感,〔乡愁〕浓浓,
情趣轻快而凝重。[2]
《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写的是山村的黄昏景色,季节是秋天。诗中的内容或许是说
诗人骑在马上,安闲地欣赏著,沿途的风光,听黄昏时山谷的声响。
在欣赏风景、吟咏〔诗歌〕的时候,突然觉察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家乡的十分相像,因此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然后再借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以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农村的宠爱和家乡的怀念,这种触景生
情的写作方法,是先描写眼前的景物,接著抒发自己因这些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
情,这样能令全文结构更有条理,而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 / 3
Word文档
这首诗的首段是写骑著马,欣赏秋天的风景,本是一件乐事,但后来却因为观看小桥和树木,想起家乡,这样能使诗中的首段和末段作出对比,使读者更能体会到对家乡的怀念。
“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广为传诵的名句。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按规律说来,lsquo;反rsquo;包含先有lsquo;正rsquo;,否认命题总预先假设着确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山峰原来是不能语而lsquo;无语rsquo;的,王禹偁说它们lsquo;无语rsquo;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lsquo;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rsquo;,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突然lsquo;无语rsquo;。这样,lsquo;数峰无语rsquo;、lsquo;此山不语rsquo;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hellip;hellip;改用正面的说法,例如lsquo;数峰毕静rsquo;,就削减了意味,除非那种正面字眼剧烈示意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像〔李商隐〕《楚宫》:lsquo;暮雨自归山悄悄rsquo;。” 季节(初秋)
这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偁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会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悠然的神态、深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黄昏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悄悄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更加显示出山村黄昏的安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清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
2 / 3
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原来是不能语而lsquo;无语rsquo;的,王禹偁说它们lsquo;无语rsquo;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lsquo;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rsquo;,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突然lsquo;无语rsquo;。这样,lsquo;数峰无语rsquo;、lsquo;此山不语rsquo;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hellip;hellip;”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方“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读完这6句诗,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在那菊花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便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悄悄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hellip;hellip;
在这6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表达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诗的最终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突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觉察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家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转变,拓深了诗意。
总之,《村行》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实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打伏笔,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转变过
Word文档
程,正从这“两结合”中传神地反映了出来。这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宛转动人的思乡曲。从中,可窥见王诗简淡清爽诗风之一斑。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