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教育】教育孩子应掌握好这些“戒律”

2022-08-17 21:59: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龄前教育】教育孩子应掌握好这些“戒律”》,欢迎阅读!
学龄前,戒律,教育,掌握,这些
【学龄前教育教育孩子应掌握好这些“戒律”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教育观念关系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着孩子的成材与否。其实,当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并不容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应掌握好这些“戒律”。 1.你只有想到教育才能想到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国时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的从小教起吧。

美国著名小学教师保罗·克拉克(Paul Clarke)写了一本书《培养卓越》。克拉克老师特别注意儿童教育的细节,比如吃饭时不要和食物说话,如果有人在门后推门,我们应该为他开门,比如用善良的眼神看着人等等。总共有55个,其实都是儿童成长的细节,这些细节也是生活的“大头”,因为在细节背后是大头。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应该永远记住的责任,并且你没有和你的孩子住在一起,你可能会错过成长的关键时期,以后的教育将很困难。

2.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非常生气时,我们必须忍受,不要先生气,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最先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往往是有问题的。有时孩子们的错误可能不是一件事,但他们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或者时间不对。他们只是击中了枪口。正如我们的一位朋友所说,当他们下班回家时,他们筋疲力尽,不得不做饭,但当他们看到孩子们没有做作业,把玩具扔在地上时,他们就着火了。我正要“压扁”孩子,打开客厅的窗帘。没想到,我一打开它们,就看到了外面的秋景。天气非常晴朗美丽。仔细想想,天气这么好,我为什么要生气呢?生活如此美好,我为什么要如此愤怒?想到这一点,她的怒气就消了一半。然后她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该怎么做。结果,孩子去捡玩具,她去做饭。

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避免“第一念头”,说的也就是教育孩子还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对待孩子,也许还应该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改一改: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更多的时间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3.不要在公共场所教育儿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所初中,就发生过因为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


孩子马上跑到楼顶跳楼自杀的事件,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实在不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应该意识到,对孩子的赞扬和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如果父母过于坚强,他们往往会导致孩子没有希望。如果父母太粗暴,孩子们也会同样狂躁。即使在学校,也应特别注意避免在公共场合对学生进行严厉教育。如果你赞美一个人,你可以在公开场合甚至是庄严地赞美。但是如果你想批评一个人,你也应该谨慎。你不妨用一种私人的、安静的、温柔的方式。聪明的老师不需要斥责学生。明智的父母总能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结果。

4.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你与孩子沟通的越少,你就越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你越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你就越不需要理解孩子。那么,如果你有机会和你的孩子说话,你会对他说什么?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最常和我说的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你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孩子读小学年级之前还好些,10岁之后,几乎就不知道怎么交流了。一旦有了什么苦恼,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而到孩子13岁以后,孩子甚至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5.尽量避免负面教育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

“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尝试,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稍有点难度,马上想到的就是退缩,一件事情只要不合父母的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这些情况,在家庭文化中都很严重,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6.尽量避免在吃饭和睡觉时教育孩子

就餐时间应该是家庭的一个温馨时刻,应该是我们能够健康、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感恩的时刻。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吃饭就是一种交流,美好的交流,美好的聚会。成年人要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而美好的聚会,首先应该在家庭里面。所以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最后对食物都丧失了好感。我也看到有一些孩子,吃


饭非常快,为什么很快呢?就为了使你来不及批评他。他吃这么快,对胃也不好,对食物的吸收也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餐桌的礼仪。

当孩子想睡觉时,教育不仅无效,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当孩子入睡时,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这些关键的信息。他会做噩梦。我有另一个观点。事实上,当一个人睡得好的时候,第二天,看世界的方式就不同了。第二天打开窗户,哇,你会觉得世界很美。如果你总是做噩梦,连续三天睡不好觉,你就会充满敌人。所以,让孩子睡得好,吃得好。即使他犯了错误,你也应该找一个更合适的时间来教育他。这实际上对孩子们有好处。 7.别用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每个孩子都有“像这样”的理由。要教育一个孩子,你最好瞄准他的“像这样”。莫扎特五岁时小提琴拉得很好,七岁时作曲。那是莫扎特。李白,我们也知道他有把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但他成为伟大诗人的天赋是最重要的。对孩子来说,简单的比较并不能解决问题。你不妨耐心地与他交谈,耐心地分析他,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自卑,也会减少对他人的嫉妒和敌意。 8.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表明,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照顾得太少,没有履行作为父母的最低责任。其次,这也表明你更具“报复性”,喜欢翻开旧帐。有时候,不是你的言辞不合理,而是你的方式错了。以错误的方式,教育必须没有效果。作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迫使我们改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9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