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凑佳苗小说《告白》中人性丧失的考察

2023-01-05 16:3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凑佳苗小说《告白》中人性丧失的考察》,欢迎阅读!
告白,丧失,考察,人性,关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凑佳苗小说《告白》中人性丧失的考察

作者:黄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

要:本文围绕作品中人性丧失的观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导致人性丧失的根本原因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解读。 关键词:凑佳苗;告白;人性丧失;根源

作者简介:黄芳(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日语语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一、凑佳苗及其主要作品

凑佳苗1973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因岛市,毕业于日本武库川女子大学家政系。凑佳苗从小就喜欢幻想常人难以理解的事物,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最爱在学校图书馆读江户川乱步和赤川次郎的作品。大学毕业后,凑佳苗在制造公司就职,一年半以后作为青年海外助力队队员远赴汤加,作为家庭教师进行营养指导等工作。归国之后,出任淡路岛高中家庭讲师。27岁时,与现任丈夫结婚,并且在28岁时产下一子。凑佳苗进行文学创作的契机似乎是由于一直未能生第二子,所以她本人想要挑战一些新的东西,于是开始了推理脚本、小说的创作。 2007年作品《答案为白昼之月》荣获第35届原创广播剧大奖,《告白》第一章短篇圣职拿下了第29届小说推理新人奖,凑佳苗从此作为推理小说家出道。代表作品有《夜行观览车》《为了N》《反转》《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望乡》等,其中《夜行观览车》《为了N《反转》《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等都作为优秀的推理作品而搬上荧幕,广受好评。

《告白》是一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长篇推理小说,小说主要围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合理之处展开,并通过对两个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拷问,质疑了当今日本的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森口悠子在1B组的结业仪式上向自己的学生了讲述了女儿爱美被班级学生杀害的事实并且向学生们了透露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在学生们的心里种下一颗恐惧的种子。 凑佳苗利用《罪与罚》的反推理手法来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园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亲人、嫌疑犯学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学等主观视角分别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动机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许多重要问题,像是师生亲子关系如何有效沟通、校园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拿捏、如何与疑似有问题的学生相处来预防犯罪、如何落实个别化人格教育、青少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犯罪的法律规章是否该检讨等等,小说适切地用个人的自白故事点出当今教育出了问题的因果所在。

二、小说中主要的人物性格

小说《告白》主要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揭开事件的真相,不同的视角可以看见该事件不同的面貌。

渡边修哉,森口老师口中的少年A,也是这起杀人事件的罪魁祸首。渡边修哉聪明,冷漠,或者说近乎冷血,完全不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心目中只有他的母亲是最强大的,所以他疯狂地想要得到母亲认可,从而发明了处罚机器。

下村直树,生性胆小但自尊心极强,在母亲的溺爱下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使他在杀害爱美后害怕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拒绝上学,最后丧失心智变得疯疯癫癫。

北原美月,班级的核心人物,背地里却是恐怖活动露娜希的支持者,不停地收集药物。每天扮演着好学生的角色内心对所有人和事物嗤之以鼻,直到知晓了渡边修哉的真面目开始对其趋之若鹜。

以上是对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的分析,通过比較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三人的家庭和经历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幼童、心仪的同班同学和一直隐忍的母亲,可以轻易地结束他们的生命,这在正常人来看简直是丧心病狂,他们却轻易地做到了,这正是人性缺失的表现。

三、人性丧失的根源 1.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就好像坐上了快车,大人们需要努力工作,孩子则努力读书,每天的匆匆行程使得人们不堪重负,即使是家人朝夕相处也成为了一种奢侈。我们不难发现,《告白》中所展现的社会背景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作为小说中心背景的学校,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当中,青少年们拒绝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一味地逃避现实。想要更好地理小说,就必须探求其背后作者所设置的故事背景。第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却无法保证其心理的健康,近几年青年少年犯罪多发,而另一方面,大人们对于此现象却无计可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出现了小说中渡边修哉和下村直树的例子,看似人畜无害的中学生却可以轻易杀害五岁的儿童和同班同学,由此可见,在这种社会背景中造成了青少年人格的扭曲、更多则是人性的缺失。 2.家庭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8w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