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育教育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有一项美国教育同行所做的调查,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学生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五个最重要的方面依次是:学校、家庭、社会、同学和媒体。而在90年代,美国的调查显示,这五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顺序发生了变化,即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和家庭。虽然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 社会既有美好和安全的一面,又有残酷和竞争的一面,如果我们的教育只讲光明的部分,学生就会被现实的社会问题所困扰,甚至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逆反。
在社会影响方面,有一种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学校里所教的知识和道理往往过于纯洁,与学生在社会上见到的现象总有差距,当学生对照社会问题时感到很茫然、很无奈。尽管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始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但是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既有美好和安全的一面,又有残酷和竞争的一面,如果我们的教育只讲光明的部分,学生就会被现实的社会问题所困扰,甚至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逆反。一段时间来,有关安全的教育、抵制毒品和远离艾滋病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关键就是正视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如何鉴别、如何选择、如何规避、如何认识和体验。
作为学校,按说应是实施教育的主战场,是兼教书育人为一体的教育场所。而且,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生一般都是敬重教师的,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但是,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被灌输,而更多地要求交流、体验、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虽然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应该随时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重视在学生教育方
面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组织联系作用,使学校教育能够尽可能地成为学生教育的核心。
作为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果家长有了相关的知识,就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我校李振荣带班时曾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离家出走,学校很着急,通过各种方式查到该生的QQ号并与网络警察合作找到该生在石油城某网吧上网,李振荣联系家长后与该生家长共同打车去寻找,途中该生家长竟找借口下车丢下班主任李振荣一人去寻找,这件事一方面说明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缺乏责任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对教师要求的苛责,类似于这种将孩子的管教责任推卸给学校与教师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师通过家长学校、请家长、电话与家长联系等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水平,但因为家庭矛盾、家庭困难等原因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同影响,我们教师不可能替代,更不可能包办。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全社会都来支持和关注家庭教育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和人的成长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首流行歌曲、一个影视明星、一部大片、一本流行漫画、一个电子游戏等,只要一个孩子入迷,很快就会在他的同学中蔓延。尽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奋点不同,令他们着迷的信息也不同,但通过同学间人际交流的渠道施加影响,的确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不设防的方式。怎么样了解并引导学生中流行的东西,怎么样利用学生同学的关系做学生工作并使之在操作上能系统化,我想这应该成为今后我们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课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1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