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晨读材料:晨读15.1》,欢迎阅读!

15.1
文言积累
22、非
编辑:闫可彬
【本义】鸟儿的翅膀一左一右相背而生——违背。
【经典文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引申义】
1.违背做人的道德准则会出现——过失、错误、不对的。
【成语例释】颠倒是非: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似是而非: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痛改前非: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经典文言】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2.有错误或过失会受到别人——责难、责怪、认为不对
【成语举例】是古非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经典文言】是己而非人,人之通病也。(刘开《问说》)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3.对错误的行为人们给予否定的判断——不、不是
【成语例释】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经典文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3、复
【本义】(左面的形旁)走到一个地方后再回来——回来、回去。
【成语例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经典文言】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引申义】
l.回到原来的地方即恢复本来的位置——恢复、还原。 【成语举例】复旧如初——光复旧物——万劫不复
【成语例释】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经典文言】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2.回来即重复了原来的路程——重复。
【成语例释】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经典文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回到原处需要再次经过原先的路程——再、又(副词)。 【成语举例】一去不复返——周而复始——得而复失
【成语例释】故态复萌: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喻已经消失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经典文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两人之间言语的反复对答像人在两地穿梭来回——回答、报告。 【经典文言】有复于王者日…(《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诲余以义,复我以诚。(韩愈《祭穆员外文》)
第 1 页
诗词鉴赏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歌浅析: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
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p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