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文学 大林和小林 分析》,欢迎阅读!
一.选读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艺术特色,民俗价值,审美意蕴,儿童 性等。
二.改写一篇童话或者寓言,并分析改写前后的特点及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浅谈童话《大林和小林》
《大林和小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童话之一,以其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传达给孩子们的勇敢、正义的思想,以及热闹讽刺背后的善意规劝,给我国的儿童文学在萌芽时就烙上了现实主义的鲜明印记。
《大林和小林》的作者张天翼(1906——1985)是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作品多嘲讽笔调,文笔活泼新鲜,风格辛辣,作品有《大林和小林》《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双胞胎。在失去父母后,大林好吃懒做,为了成为富翁,和狐狸商量,想办法做了富人的干儿子。最后,喜欢金钱的大林因舍不得离开与世隔绝的富翁岛,守着他的一堆财宝活活饿死了。而小林被迫成为一个奴隶,但他勇敢正直,在作为奴隶的生活中,他一直没有放弃坚强的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摆脱了奴隶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工作,快乐地生活着。这个故事揭露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耻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同时写出了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光明而顽强不屈的斗争。虽然是一个写在解放前的童话,但是现在的孩子读来,却一点都不感到有距离,书中的各种人物,有大林小林,有名叫皮皮的狗绅士,有总以为自己很漂亮的鳄鱼小姐,有满脸绿胡子、喜欢啰嗦、对工人残忍苛刻至极的工厂主四四格,
有被四四格变形成鸡蛋,且常常把自己鼻子搞丢的可爱乔乔等,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世界上有穷人,也有富人,穷和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要有坚强的生活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要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世界有很多像大林这样贪图金钱的人,他们为了金钱可以放弃一切,永远不能满足。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欲望,但所有人都不能让欲望没有限制地增长。金钱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任何问题金钱都能解决。拥有了金钱并不等于拥有生命。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当大林需要工人开火车时,当大林来到没有水,没有食物的富人岛时,金钱失去了它的效用。人必须得劳动,只有在劳动中,人们才能锻炼能力,增长知识。大林只知道吃和玩,什么事也不做,也不会动脑和动手,以至于在面困难和处于险境时,只能坐以待毙。而认为“一个人总得干活”,也是一直爱干活的小林,却够解决生活的一个个难题躲过一场场灾难。当小林被捕后,工人,农民,科学家,艺术家,甚至国外的老百姓都强烈抗议,是因为小林是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是对别人有用的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益的事情。 从艺术角度来看,张天翼的作品有三个特点,即:想像和幻想的丰富奇特;象征,夸张和讽刺的综合运用;童稚活泼、轻松幽默的“张氏”语言。要写好童话,首先要熟悉儿童语言,并且能自如地驾御儿童语言。张天翼在研究儿童心理和语言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大林与小林》中, 两兄弟失去了双亲,兄弟二人哭得很伤心,可是当他们哭到“太阳睡了一觉醒了,又从东边笑眯眯地爬出来”时,小林揩揩眼泪说“你还哭不哭:?我不想哭了。”“好,我也懒得哭了。走罢。”这段对话童稚十足,让读者对这对苦难兄弟又爱又怜。 作品以一对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兄弟俩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将上下两层社会的生活和两个阶级的矛盾斗争联系在一起,传达了以儿童的兴趣和理解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d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