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培养》,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随笔-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随笔: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自律才能控制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干扰,很难去做好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的目标。我们常常看到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在园不能很好的学习,与同伴矛盾争吵不断;在家撒娇、任性,不达到自己的要求誓不罢休,而这些都是缺少自律的表现。《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在社会这一领域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幼儿台的自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律呢?
自律和乐观开放、自信开朗等有着很多的社会性成分,也就是说他们更多的是在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包括家庭、学习)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的。 一、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放纵与任性的是很有所作为的,人之初是完全没有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这时候的孩子完全受冲动与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进入幼儿园后,才逐步发展自律的能力,而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就担当着重大的使命,去帮助和引导孩子。
在家里,孩子喜欢吃巧克力,但是我们有的父母会把巧克力藏起来,尽量不让孩子发现,可是一旦孩子发现,就可能吃得没完没了。但是,假如我们换个方法,把十块巧克力一次给盖子,然后告诉孩子多吃巧克力的坏处,并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只吃两块,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规定去做。开始时,哈子可能不能按规定去做,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训斥,鼓励他继续努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作为,那时,他就有了一定的自律。
在幼儿园,孩子一入园,我们老师就会教孩子逐步学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并引导孩子去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项常规。当孩子还是懵懂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态度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我们要求孩子遵守行为规范,和同伴友好相处,是想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只是浅显的接受,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作为老师,调
整好自己的心态,在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中逐步帮助谈发现问题、制订规则、并引导孩子真正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在细小的活动中,通过孩子相互的比较,让他们不断得出结论,从而不断内化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二、灌输给孩子正确的价值文化
自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对价值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价值内化就是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约束自己。
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的和孩子多按各种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纪守法。
在幼儿园,我们在玩游戏和组织各个活动之前,都会和孩子先说明游戏规则,并引导哈子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假如没了规则,游戏也无乐趣而言。同样的交通规则也是。在教孩子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设想,如果行人和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会是什么局面?引导孩子学会去发现和了解,并逐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伴共同遵守。 三、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
也许有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知道要自我我约束,知道该干什么事情,而什么事情又不能做,但是孩子毕竟还很小,有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后悔。
在幼儿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之间的相互打闹。也许开始只是无意识的碰了一下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是他们却为此不依不饶。其实要说道理他们都懂,“小朋友是不能打人的,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不小心碰了你,不能却还手------”可是尽管知道,这样的事情还是在发生,归根结底是孩子的控制力比较差。还有的孩子在学本领时,老是坐不住、听不进。而这时候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1、转移目标。及时转移孩子当前的注意力和所从事的事情,使他能从一件事情过度到另一件事情上,这可能需要大人的帮助和正确引导。
2、学会冷静。孩子由于年龄小,易冲动,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冷静下来,默默的数数、深呼吸几下都可以暂时缓解当时的情绪。也许这个方法一开始还不是很适用,但是如果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坚持,相信会有一定的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c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