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人教版201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夜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3-04-24 13:3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音乐_人教版201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夜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分析,小夜曲,课后,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几张夜色美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拍摄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2、老师放《小夜曲》,让学生思考,在音乐的渲染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同时注意听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3、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小夜曲》,是奥地利的音乐家海顿的作品。(介绍海顿) 4、介绍作品体裁——小夜曲。 二、欣赏过程:

1、再放音乐让学生听,同时注意倾听:除了主旋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咚咚声)

2、那么这种“咚咚”的声音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介绍弦乐四重奏) 3、讨论四把弦乐器在《小夜曲》里是如何合作演奏的? 4、看视频简单介绍拨弦。 5、介绍小奏鸣曲式。 6、分段欣赏: A、欣赏呈示部:

1)、听一遍音乐,让学生思考出现几段不同的旋律?(4段) 这部分旋律抒情富有歌唱性。

a)分听四个不同的旋律:首先出现的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放音乐 b然后又把这个主题旋律稍加变化装饰重奏了一遍。(放音乐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找出变化的地方)

c)之后就出现了第二个音调,很短,只有七小节。这段旋律虽时有大跳,但仍保持歌唱性。

d)紧接着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共十四个小节。这段旋律音调轻快,情绪高涨。

2)老师弹主旋律,让学生用“噜”来哼唱。 3)学生用竖笛演奏。 B、欣赏展开部:

展开很短小,只有八小节,将第一主题做了变化重复。 C、欣赏再现部:

再现部又变化出现了呈示部的两个主题。 三、总结下课:

今天的《小夜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美丽宁静、温柔祥和的夜晚,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都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生活!

【学情分析】

年级的同学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也听过一些西方音乐。对音乐的鉴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还是欠缺。通过本单元学习,让他们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乐派、音乐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希望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能够触碰他们的心灵。






【效果分析】

总的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已完成,教学重点学生也已掌握。但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首先是教师自身,对于语言的设计和课堂活跃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对教案的熟悉度不够。应该让学生们在欣赏完海顿的小夜曲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及对小夜曲这种体裁的认识,从而更近一步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互动的环节。

【教材分析】:

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评测练习】

1、会背唱《小夜曲》的主题。

2、能够用竖笛吹奏《小夜曲》主题旋律。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非富多彩的形式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对本节课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对乐曲进行了大量的聆听,通过让学生唱小夜曲奏小夜曲说小夜曲,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中,每段的旋律我都设置了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U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