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朝皇帝以五行相生法则取名》,欢迎阅读!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明十三陵,外加明景帝、葬在南京的朱元璋以及不知所终的建文帝。
五行相生法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明朝的皇帝,除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外的,其余十一代皇帝的姓名均依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原则取名。儿子一辈的名字所含元素,总是被父辈的名字所含元素所生。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朱棣等,名字中都有一个木旁,孙子这一代也就是第三代朱允炆、朱高炽、朱高燧等,名字中都有一个火字旁,第四代的朱瞻基等名字中都有一个土字底,第五代的朱祁镇、朱祁钰等名字中都是金旁,第六代的朱见深、朱见济等名字中都有三点水,第七代的朱佑樘又是木字旁,第八代的朱厚照、朱厚熜都是火字旁或和火有关(照的意思有火光和阳光才能照亮),第九代的朱载垕是土字底,第十代的朱翊钧是金字旁,第十一代的朱常洛、朱常洵 又是“三点水”,第十二代的朱由校、朱由检是木字旁。相当整齐,很有规律。
明朝皇室这么起名,定有高人指点。 那么这个规矩是哪位高人定的呢?
这位高人不大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本人。朱元璋本是一个文盲,早年由于生活所迫还当过和尚,还俗造反后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整天算计这个、琢磨那个,应该没空学文化。
极有可能是老道士刘伯温,大明朝开国能人中,只有他精通阴阳理、善布乾坤策。 巧合的是,名字中含有木字旁的皇帝,帝位一般都不能由本人或后人传下去,都会被旁系的兄弟或外人所取代,尽管取代的原因各不相同。明朝皇帝中共有四个以木为名的皇帝,他们分别是永乐帝朱棣、弘治帝朱佑樘、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其中天启帝与崇祯帝是兄弟。
可惜的是,明朝皇帝的名字取得有个明显的毛病,不然王朝真的有可能会长治久安也未可知。这个毛病就是:五行金与水之间存在脱节。
璋为金,其子该取水名才是,但没有,朱棣他们哥几个取的是木名。所以在金与木之间少了一个五行水,导致五行脱节,引发大事。那就是太子朱标接不了位,太子的儿子朱允炆接了位。也就是说,朱元璋这个五行金之后,本该接位的五行水缺位而接不了位,反而由五行火坐了江山,这就难怪被闲置了的五行木就要发难了。燕王朱棣借故发兵,夺了侄儿的帝位。为什么是朱棣与皇位有缘?因为同为五行木,但只有他的棣字中还有一点水,棣字右边的隶下有水,所以他这皇帝做得虽然有点晚,最终还是圆了皇帝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