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章健康与疾病》,欢迎阅读!
第一节 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1、按年代看健康定义的改变
(1)在古代,健康被认为是一种与鬼神和平共处的状态
(2) 希波克拉底:健康是与自然的和向状态,而疾病就是违反自然。“四元素说”、 “实体液说”。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3) 1873年皇家字典:“身体各部位都恰适其位,生命功能正常,没有生病”。 (4)1951年韦氏字典:“身体、精神或灵魂的健全美好状态。美好是指没有生理疾 病与痛苦的状态”
(5)1974年围字典“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美好、健全、无缺陷、痛苦或疾病,生理心 理功能正常”
2、站在不同角度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
观点 生物医学
健康
疾病
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 是身体任何部分的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是人与其所在的生态达到一种动态、和谐、平衡的状态,是人和整个环境体系交互作用,并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
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 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与义务能力的状态。 是一种身体、心理及社会的完全安适状态。 是一种安适的、整体快乐感觉。
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
生态学 人与环境动态体系未能达到和谐关系 一个人无法执行其社会角色功能,或执行社会角色、任务的能力降低。 身体、心理及社会任一方面的不安适 是一种不舒服、不快乐的感觉。 个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社会学 理想家 心理学 哲学家
3、护理学家对健康的看法
——强调人的整体性健康
(1)南丁格尔(1850):健康是生命毫无阻碍地运用其所拥有的每一种能力的状况,而且没有任何
疾病。倾向自然。
(2)奥瑞姆(1980):健康是一种没有病痛、伤害与疾病,且能够自我照顾的状态。强调自己照顾自己
(3)罗伊(1976):健康是一个人达到整合与完整的过程或状态。强调适应良好 (4)金(1983):健康是一个动态的生活经验,通过对健康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个人日常生活的最佳潜能,持续地调适内在的与外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5)拉克曼(1980):是指拥有足够的生理功能及令人满意的建设性社交网,能自觉并表达其思想或感觉,会使用认知技巧,且能平和地了解心灵上的真实感。
4、学者专家对健康的定义
(1)强调积极的健康:健康是身、心、社会三方面的完整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强调健康的积
极性,如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接受生活加诸于个人的责任,能发挥自我潜能。如森山(Moriyama 1968)、布鲁姆(Blum 1968)、WHO(1948)
(2)消极的健康观:个人在其可利用的环境里尽可能免除生理上与心理上的不适与痛苦状态。认为健康受限于先天、后天、文化、经济等因素。代表人物如杜博斯(Dubos)、翰伦( Hanlon)
(3)扩大健康层面:健康应考虑到四个部分—生物、社会、心理、道德。代表人物如罗曼诺、勒纳等。即必须履行社会角色、有良好得道德。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976年布卢姆(Blum)提出决定健康的是个因素,即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获得卫生保健设施的可能性。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2、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生活方式(life-style factor) 锻炼、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吸烟酗酒、及时就医。
5、获得保健设施的可能性(accessibility to health service)
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许多研究者都得出一致的结论: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一个人健康状况和期望寿命的最具有决定性因素。所谓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指收入水平、职业地位或声望、受教育水平。良好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总体上更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优点和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当他们出现健康问题时能更好的获得医疗服务。
第二节 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1、不同时期对疾病的看法 (1)疾病是鬼神附体
(2)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460~377 B.C)
疾病是四种体液的不正常混合或污染的结果。中国的阴阳失衡。 (3)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改变 这是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疾病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达飞跃。它从本质上把握了疾病发生的原因。
但忽视了精神。
(4)疾病是机体恒定状态的破坏 这是整体观指导下的疾病观。 最早19世纪末的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Claud Bernard),通过大量生理实验对疾病原因提出了新观点,首
先提出疾病是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破坏。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alter.B.Cannon 1932)进一步发展了该学说,首次提出了“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一词,疾病是机体内环境恒定状态的破坏。
50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ans Selye 1936)压力(应激)学说,又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整体观的疾病理论
生病或患病,英语用illness,同健康一词一样,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病人表现的一种主观感受。通常是对身体及心理上的不适、痛苦、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等的感知而提出的。而疾病(disease)则是客观存在于个体的生理学功能异常,是一种负面的躯体状态。病态(sickness)则是一种社会状态,主要表现为由于疾病削弱了患病者的社会角色。
2、站在不同角度对疾病的看法 见前表 3、综合的现代疾病观
(1)疾病是生命活动中与健康相对应的一种特殊征象,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
(2)疾病是机体动态平衡的失调与破坏,正常活动的偏离,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以及因此而产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H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