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绘本解析《幸福的大桌子》》,欢迎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绘本分析《幸福的大桌子》
开始部分: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又有机会坐在一起分享一本好听的绘本故事,绘本的名字叫《幸福的大桌子》,一听到这个名字,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全体老师围坐在这张桌上周围,我感觉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林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幸福的大桌子》。
一、 请林娜老师朗读绘本。
二、 请各位老师根据故事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想法。
李颖: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很温馨,它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题材非常棒,阅读它时觉得淡淡的,却很温馨,其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意义深刻,我认为它能够激发孩子对自己家中老人的关注,体会家中老人对自己的爱,知道应该怎么做让老人幸福,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最为缺少的,现在的家长把全部的经历都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忽视了家里的老人,这不仅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多的优越感,更使得我们丢失了最重要的一个字“孝”。
汤丽莉:是啊,弟子规上说“百善孝为先”,我作为独生子女,感觉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好像总觉得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总是想着去依赖父母,现在每个星期回家,都是爸妈做好饭,我只管吃,房间也都是她们给我收拾,读完这个故事,忽然感觉到自己的父母真的是非常辛苦,就像故事中的兔奶奶,我想,今后我应该多替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多与父母聊聊天,让她们的精神生活能够更加充实。
李小琴:通过阅读这个绘本故事,我明白了,老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老人很孤独,需要我们的关心,家人的陪伴、关怀就是老人最大的快乐。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希望她们也能够记得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牵挂。
刘彩霞:作为一个绘本,我感觉它更适合给大人看。尤其是那些过度溺爱孩子的家长,她们的眼中只有孩子,可最终却惯出了孩子一大堆的毛病。
侯艳梅:我认为这就是现在提倡的传统文化,其实,很多好的故事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里面蕴含了很多感情的东西,现在的孩子“幸福”来的太容易,就不太珍惜了,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总觉得这是应该的。
史延红:我觉得之所以孩子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这些当父母的,是我们给孩子灌输的、教育的,也是我们培养的,所以,现在咱们认识到了问题,还是可以弥补的,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让她尽可能多的去体验
1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劳动,感受为别人服务的辛苦,这样她才能够感激别人对他的好,能够惜福,对吧?
隋新云:是啊,我特别同意你的想法,之前在小班,我们几乎没让孩子干过值日,吃过饭后桌上地上特别脏,进了中班,我们安排了值日生,孩子通过自己做值日,就明白了讲卫生的重要,也就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了。接下来,我还会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柜,打扫卫生,其实,她们还是挺喜欢劳动的。
总结:这个绘本让我想起英国心理学家萨提亚说过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分离难免就会有伤感和孤单。因为要分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珍惜与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7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