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和西方家庭教育的感悟

2022-08-20 10:5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家庭教育和西方家庭教育的感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中国,感悟,西方
中国家庭教育和西方家庭教育的感悟

通过仔细观察中外家庭教育会发现中西方在孩子教育上的差别是巨大的。西方国家特别重视学前的家庭教育认为6岁前的教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们可以放弃很多事情,去关注6岁前孩子的发展。我们中国也有俗语“三岁看老”的说法,但是说归说,在具体的操作中,许多家庭只是关注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物质方面,而把最重要的教育阶段给荒废了,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入学后老师的事情,殊不知基础没打好,高楼怎么会建起哪?美国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他们认为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抑或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时常觉得“外国人为什么会如此乐观和自信?”

由于育儿观、育儿方法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西方国家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18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读大学的女儿每周都在一家餐馆做跑堂工作(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练,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


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就有很多不如人家的地方。做父母的,不能不引起重视。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制教育传统,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在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中国家庭往往比美国家庭有过度保护的倾向。

不难看出,中国的家庭教育与外国的家庭教育两者间所存在的差别,实在是天壤之别,令人不得不为之震惊。

外国的家庭教育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生活的独立性,中国的孩子却事事依赖父母,父母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孩子受半点苦。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艰苦朴素,吃苦耐劳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今呢?外国的家长严格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外国的孩子也懂得要从小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孩子的身上却很难发现艰苦朴素的痕迹,他们任意挥霍,完全不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勤俭节约对他们来说恐怕是难上加难吧。

孩子之所以会养成不同的习惯,这和父母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也是由家长思想观念的迥异所导致。看看,中国的家长是怎么说的,自己苦了大半辈子,无论如何不能再苦了孩子”所以孩子成了家长掌上的珍宝,需要精心地呵护,碰不得,更是摔不得。这也难怪中国的传统美德会在孩子们这一代“失传”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孩子。对比外国家长的做法,中国的家长,请你们醒醒吧。你们这样爱孩子,处处惯着他们,当心!这不是爱,而是害了他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明日的栋梁,中国要想真正地富起,还得靠他们去创造,千万别把孩子给“蜜”着了。中国的家庭教育是否也该考虑“减轻糖的含量”呢?再这样下去真的是不行的

美国作为世界最先进国家的代表,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鉴的,其中包括教育方面的经验。但向他们学习,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我们必须自己依照自己的国情,才能学到最有价值的经验

我们中国的许多家长,片面强调孩子学业的成功,而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国有着非常好的家教传统,但随着现代生存压力的加大,现在的家庭教育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应试教育亦步亦趋。而在国外许多父母则不把孩子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功看作是自己多么大的骄傲,而更注重孩子一生的幸福。魏书生老师认为,在有些方面,中国父母应该向外国父母学习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关爱教育子女,要让孩子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把家庭教育当成学校教育的延续,甚至把家庭变成一个教学单位。

写下这些文字就是想与天下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探讨,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成功,因为这是支撑一个人一生的根本。所以,家教首先是对孩子人格的成功塑造上,其次才是学业上的具体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4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