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南省郑州市网球运动参与者社会特征及消费结构浅析》,欢迎阅读!
![郑州市,河南省,参与者,浅析,网球](/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河南省郑州市网球运动参与者社会特征及消费结构浅析
作者:李静 闫慧君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36期
摘 要:该研究对河南省郑州市网球运动的参与者的社会特征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网球运动参与者年龄集中在31~50岁之间,男性参与网球运动的比例明显的高于女性,参与者大多数为学生、个体、事业单位工作者和公司管理人员占多数,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该文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河南省郑州市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球 社会特征 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220-01 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球运动发展飞快,河南省网球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在:网球场馆、场地的日益增多,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开展较多,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网球运动之中,消费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网球运动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球运动的参与者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了解参与人群的基本社会特征和消费结构,来促进河南省郑州市网球行业的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1 网球运动参与者的社会特征 1.1 网球运动参与者年龄特征
根据各运动场所调查的反映出,15岁及以下学习的少年儿童居多,现社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思想,家长都希望子女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相对来说这个阶段的网球运动开展的比较好,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而31~50岁左右的参与者是受调查者当中比例较高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健康观念强,经济收入比较高,由于网球运动作为郑州的一种新兴运动,还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他们认为这种运动对体力和消费要求较高,这也是网球运动在郑州开展时缺乏宣传的结果。 1.2 网球运动参与者的性别特征
通过对网球场所的实地调查发现,郑州市网球运动参与人群性别差异很大,所有被调查的场所中,男性占了绝大部分,仅有小部分的女性参与其中,相对男性她们更爱好形体训练类运动,如瑜伽、普拉提这种运动强度相对较低的活动方式,而男性则喜欢竞技类的运动,例如篮球、网球、足球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网球运动参与者的职业特征
表1的调查结果得出,企事业单位的职员、管理者和个体自由工作者三大群体当中,占了总人数的73.8%。但广大的学生群体和中青年人群实际具有很大的消费需求,不可忽视广大的学生群体和中青年人群蕴藏着巨大的网球运动消费的潜力。 2 网球运动参与者消费结构特征
2.1 网球运动参与者的收入情况(如表2)
表2可知,75%的网球参与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在郑州市目前的经济收入条件下,郑州市参与网球运动者大部分是中高收入者,那么这仍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球拍,球,球鞋和场地费上面。 2.2 网球场地数量调查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郑州市网球场地资源有限,社会上的网球俱乐部资源较为稀缺,各学校的网球练习场地建设反而开展的比较好。其中学校内部的网球场地一般只对学生开放。除去学校的网球场地,社会上的网球爱好者可利用的场地只占总数的一小半,且全部收费,这四十多片网球场地远远不能满足郑州市网球爱好者的需要,无形中也阻碍了郑州市网球运动的发展。 其次,网球场地基本上都是露天的场馆,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网球运动基本无法开展。夏季非常炎热,在露天场馆打网球,不仅会大量出汗,容易引起脱水,在烈日下暴晒,强烈的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很不利,就算戴帽子也让人难受。这也大大减少了人们参与网球运动的机会。 3 结语
首先,郑州市的网球运动参与者大部分是中青年和稳定工作的中高收入者。并且经济因素是制约影响大众参与网球运动的首要因素。但是大众参与网球的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网球运动的开展。
其次,郑州市地区网球场地数量少,高校网球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是影响郑州市网球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郑州市开展网球运动的高校,应当适当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网球老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球资源。
再次,郑州市政府应根据本地的网球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合理调控网球俱乐部的收费标准,而不止是只有少数高收入人群参与的“贵族运动”。
最后,想要进一步加强郑州市网球发展,壮大郑州市网球人口数量,不仅需要体育媒介的宣传推广,使人们认识和了解网球运动,还要从青少年抓起并多组织网球比赛。大力推进各高校网球场地的利用程度,促进广大市民对网球产业的消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韩素梅.体育美学浅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2] 革超.论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2011(8):1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4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