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外教课有感

2022-09-07 10:3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土力学外教课有感》,欢迎阅读!
外教课,力学,有感
土力学外教课有感

持续了一个星期的外教教学课程慢慢落下了帷幕,也许这对不少同学来说这意味着煎熬的结束、自身的解放。因为他们抱着不情愿的心态来对待这课程。与此同时也许也会有不少同学对此毫无感觉,因为他们未曾置身其中或只是以一名路人的身份匆匆而过。但我还是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这次外教课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说真心话,我并没有听懂多少,但我认为关键在于过程。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完全适应外教的上课方式以及完全听懂他那带有较重口音的英语口语。不管怎样,总的来说,这次外教课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必须首先感谢我们的外教。感谢他一周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教我们土力学的相关知识。他的一切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严肃和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总是早来教室;不管有多少学生,他总是像往常一样认真地教这门课,不会因为学生太少而草率行事。我相信外教们已经为这次教学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我在高中就开始联系外教,但都是简单的日常交流。这次完全不同。它涉及太多的专业英语知识,这是我们所缺乏的。

上完这特殊的课程,我我感受到了中外教学差异的存在。虽然这种感受并不是十分深刻,毕竟外教老师为了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不至于觉得陌生,在他原有的教学式上做了不少调整。再加上被我们自身的上课方式所扼杀了不少。因此只能凭着已有的观点和这次上课的感受谈谈中外教学的差异。至于有关于土力学方面专业的认识或感受在这里就不做太多的讲述,毕竟我上课没听懂多少。

在课堂气氛方面,中国教师认为安静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所有学生认真听讲的保证。他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发言。外教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完全放松。他们通常会尽力创造一个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随意坐下;有时,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改变上课地点,带学生到草坪、图书馆、资料室等地方授课。参与学习必要的社会知识、经验,并从实践和行动中做出反应。总之,课堂管理原则是以人为本、灵活有效。虽然我们的外教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要求,但有一件事仍然让我感到非常深刻。当他看到班上每个人都安静下来时,他不时地问: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要活跃气氛,也许是因为这样安静的课堂气氛不适合他。

教学方法方面,中国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讲授内容大都紧紧围绕课本内容,教学严谨、系统、完整。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去理解和掌握语言;反对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他们强调学生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应看到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扩大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外语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重教学容获取,而轻教学形式;他们中课文内容的社会意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轻课文的语法结构。当在课堂进行提问时,中国的教师为了降低问题难度,使课堂进展顺利,教师采用填空式的形式来提问,但这样很容易会限定答案,学生只是在教师


的带领下,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而外籍教师他们则植长于实物教学,大量使用图片、模型等有关教具进行讲解,而且大多数外教还擅长简笔画,对学生不熟悉的事物

在黑板上画出轮廓,使课堂对学生来说更生动、更清晰。随着本地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这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外教往往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通常在课堂上起到启发、鼓励和帮助的作用。通过扮演各种角色,鼓励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师生、学生双重、多元互动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老师安排我们主修土壤力学 在课堂组织活动方面,外籍教师的课程安排是两节课连续上,中间并不休息。对于这一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听见下课铃的时候本以为可以休息一下,谁知道外教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继续专心致志地上他的课,那时候我在想或许外教老师只是拖一下下课时间而已,谁知道一直等等到上课铃响了,老师也没有停下来。我感受得到大家都好像有点不适应,那时我也觉得相当郁闷,怎么下课了也不让大家休休息、上上洗手间之类的。后来才渐渐地了解到这时外教的一种上课方式。针对以上各种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不禁对中国教育以及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深思。

《成长》一书的作者凌志军在与网友的对话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微软总部有1000多名中国人,但很少有人进入管理层。微软负责人表示,中国人在那里是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但他们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对老板说“不”,也没有想象力,在会议上没有发言。不是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而是他们太习惯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适合进入管理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缺陷之一。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这可以从国际中小学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学到。但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为什么会在国外环境中取得这样的成就?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许多西方人这样评价中国学生:“中国人想象力差,模仿能力强。”我感到不服气。如果中国人没有想象力,是谁创造了四大发明?同时,我也感到悲伤,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想象力。当西方老师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试题时,我们是在死记硬背标准答案。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但我们的创造力却减少了。中国的课堂更有纪律,更有能力培养学生的毅力,这更有利于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辉煌成就。然而,对于许多科学知识的学习,其更多的学习方法是背诵。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老师经常说:“解决这类问题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你记住它,你就一定不会犯错误。”西方教育更具灵活性和启发性。它首先教你“为什么”,然后让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秩序不如中国好。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走动和吃饭,只要不影响其他人,这在我们的课堂上是绝对不允许的。西方的这种“放羊”教育似乎难以控制,几乎是无序的,但它极大地保留了学生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等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大胆创新的精神。基本知识几乎可以补充,但一旦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再培养它们。高等教育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己的想法和想法,习惯于与他人的想法一起思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展开地来看待问题,尝试摆脱只对这次外教课来看待中外教育的差异,我觉得远远不止以上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差异,还包括家庭教育的差异、社会教育的差异、教育理念的差异等等。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人们热衷于追求学历,把学习与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不注重实用主义。孩子们一入学就被鼓励努力学习,这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负担

重,孩子不可避免的处于一种紧张之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不会在孩子应有的课余时间里还让他们去上钢琴课、围棋课等等。的确,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更好的学会创造。

审视中西教育的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有很多令人失望的地方。当然,西方的教育并不完美,他们的教育也有很多缺点。在这里,我认为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结合中西教育的优势,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和形式。”为此,我相信中国和西方的教育负责人能够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尽快找到新的教育方式。

上这次外教课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在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更多地让我对中外教育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看到了中国教育所欠缺的地方,让我了解到其改善的空间还很大,对此也有了更多想法和寄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1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