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生的抑郁现象》,欢迎阅读!
![初中生,抑郁,现象](/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3.jpg)
浅谈初中生的抑郁现象
摘要】初中生抑郁症是当下中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近几年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抑郁症就是心理障碍性疾病,现在已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西方心理学家提出抑郁症是现代人的“流感”,可见发病率之高,此病之平常。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常有自杀现象,由此可见,抑郁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 【关键词】初中生 抑郁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大家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更多的关注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社会在进步我们已经过了那个把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归结为“神经病”的时代,近几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发病的人群也在向低龄化靠近。也许你会说,小孩子家哪会有心理问题,但事实确实如此,这个问题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了。因此,研究抑郁症的病因、症状以及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前此病多发于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中青年人群。但是如今抑郁症已经蔓延到青少年的身上,而且发病率还很高。那么,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因素:首先,家族遗传性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这也暗示了有抑郁症史的父母,会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据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我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的亲属中就有抑郁症病人,早在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一些“八卦”、“风水”这类的。由于孩子当时还小,家长也没有放在心上,到了初中问题才逐渐显现出来。其次,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据研究表明,家庭气氛沉闷,家庭成员之间不经常表达爱意的家庭,其孩子的性格易向孤僻、自卑、胆小的方向发展。最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长期不稳定或者矛盾冲突较多,其孩子的性格易暴怒无常、厌世自闭。这些不良影响情绪的影响就会给孩子的抑郁情绪埋下导火索。
2、心里落差: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初中,所招的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小学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让他们在无形中产生了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初中后,班里都是来自不同小学的优等生,慢慢的一部分人发现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也认识了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巨大的心里落差让他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了抑郁的情绪。
3、生活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一所半封闭管理的学校,以前在家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有家长包办,以至于好多学生到了初中还被子不会叠,床单不会铺。这些生活琐事到了初中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他们感到茫然无措,也不知该如何下手。这点滴的挫败感也是他们产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4、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衔接和过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初中阶段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之前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探究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还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使得在小学学得还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中一下子不会学了,这让不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产生了迷惘,随之而来的是内心深深的挫败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重拾自信。
5、各种各样的压力: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升学的压力。由于当下的考试制度中考变成了一次重要转折。录取分数线每年都在上升,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其次,心理上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父母及老师的意见,内心对父母的依赖从感情和生活变成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
那么说了这么多,抑郁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1、情绪较低落。具体表现为,经常唉声叹气、精神不佳、易伤感。
2、睡眠出现问题。这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里睡不踏实,经常醒来。另一种是嗜睡,不论白天黑夜都睡不醒。这直接影响到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由此产生了不安和恐惧。
3、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有抑郁症的孩子对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提不起来兴趣,不愿参加任何活动,更不愿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独来独往。
4、食欲减退,就像得了厌食症。不想吃东西,强迫进食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5、有自杀的倾向。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发展的越来越严重,他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孤独和无助。这种孤独和无助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就会用自杀来结束生命。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解脱。我班上的孩子都曾在一起讨论过怎样割手腕会不疼,这样的内容让我听了不寒而栗。
6、产生妄想情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妄想的情况,一次学校组织去看电影,在路上我们班一个孩子突然停了下来,不敢往前走,询问原因她说总感觉马路上车要撞她。
面对抑郁症这么严重的后果,我们该如何提前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首先,我认为应该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抑郁症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中学生来说更多的因素来自于家庭。要让家长知道抑郁症的成因及危害,反思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影响。要向家长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从家长做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基,要及早和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把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2、其次,孩子自己要学会调节。第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让孩子了解自我疏导情绪的方法。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多给自己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要暗示自己在遇到落差时能冷静的面对,找到其中的原因,不一味贬低自己,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增强自信心,克服不良情绪。第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良情绪,那么如何释放不良情绪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孩子可以找老师或者同学倾诉自己的心声,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比如:打篮球、唱歌、跑步,也可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喊几声,实在不行躲在被子里大哭一场也可以。还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如:写字、画画、做手工等,当孩子沉浸在这些活动中他的不良情绪就可以得到缓解,有利于减轻抑郁的情绪。3、最后,作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赛、合唱比赛、诗歌朗诵等,在多彩的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活动中还可以增进孩子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扩
大他们的交际面。据科学研究表明,有长期且固定朋友的人不容易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
最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期,心智发育还不完全。当我们觉得他们“个性”或者“叛逆”的时候,其实是他们自我认知形成的时期。而从年龄上来说,此时的他们又处在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在面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时不要一味指责,要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鼓励,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对他们整个人生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0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