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2023-01-01 10:3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学概论》,欢迎阅读!
史学,概论
緖论;1.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3.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4.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

5.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6.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第一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

1.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主导地位? 2.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

3.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

4.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社会历史观? 5.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6.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 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

3马克斯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

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

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 第三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以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定论、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 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四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

1.为什么说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限定性的限度随着主体能动性能力的增长而减退。

2.为什么说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之间的界线,自然环境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强度和广度,都随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程度而变化。

3.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为什么实践中能做出何种准确程度的预见,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 第五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1.历史动力探讨中出现过哪些困惑,怎样才能摆脱那些困惑。 2.怎样理解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怎样辨析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 4.什么是促成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动因。

5.用什么标准衡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是促进性的还是促退性的。

6.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

第二编,历史的方法论。第六章,历史研究方法。1.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两类任务,由此决定研究者必须运用确定事实的技术性方法和解释事实的导向性方法?

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找必然性结论的矛盾?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

3.为什么说导向性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理论指导原则?

4.怎样评价运用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和文化因素做解释、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做解释和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这四种解释方式的是非得失?

第七章,史料的搜集、考证与整理,1.什么是史料?怎样认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2.试述史料的搜集、整理、辨伪和校勘的主要方法。 3.为什么会出现伪的史事?怎样考证史事的真伪?

第八章,新史学方法,1.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 2.什么是计量史学?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 3.什么是口述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学方法?

4.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

第三编,历史学的认识论,第九章,历史的可知性和历史学的科学性,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社会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由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和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6.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

第十章,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1.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的规律? 2.为什么说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

3.为什么说每一项完整的历史都包含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这样三个层次? 4.怎样理解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历史认识的检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1.为什么对历史认识的是非得失的检验要分别以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来进行? 2.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成因判断的是非得失? 3.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非得失?

4.为什么说通过实践的检验是能够促使历史认识不断地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真理目标推进的,然而对真理的求索又是永无止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yR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