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译文赏析

2022-08-24 11:47: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宋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浣溪沙,苏轼,译文,宋词,端午


宋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译文赏析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肯定要浴兰汤。参加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不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解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碧纨(wàn:绿色薄绸。

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庆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展的各种预备,下片刻画她们根据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庆贺。全词采纳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始终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非常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美,以衬托参加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模糊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表达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净名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普及社会。参加者人山人海,气氛热闹,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加详细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着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




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布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讨论端午民俗最形象而宝贵的资料

扩展阅读:苏轼轶事之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摸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行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答复。小太监在其次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急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s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