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大学生体质下降成因及其主要因素》,欢迎阅读!

浅析大学生体质下降成因及其主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缺乏锻炼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学生体质下降。高校大学生参加运动会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校运动会学生报名有一些项目经常是没有人报名参加,即使参加了都是班主任、体育委员动员平时身体素质看起来还不错的同学报名。由于报名时根本不符合自己的情况,一些同学跑步的时候出现呕吐、摔倒、晕厥的现象。运动性晕厥是由于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使精神及身体器管过度紧张、影响血液循环,使大脑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其发生与运动种类关系较大,特别是中长跑竞赛,运动量大,时间较长,双下肢需大量的血液循环来提供能量和营养,以满足持续奔跑的物质需要,因此较容易发生运动性晕厥。发生运动性晕厥查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大学生体质下降,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分析发生晕厥现象的原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其主要因素 1.1 思想认识不够,存在一定偏差
现今,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正倾向。应试教育尤为突出,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形成了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认识,即便是到了大学阶段还是难以消除这种看法,这种认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要改变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解决。这就要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较差的现状,提高他们体育锻炼主动性的和目的性,而不只是应付考试。
1.2 大学生家庭条件改善,营养过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环境中,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太阳”。大部分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营养过剩而是怕营养不够,而不断给孩子加量,从而使学生的营养条件在不断地过剩,致使身体超重及肥胖。
1.3 体育锻炼严重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不会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有一部学生会在进行体质测试前一两周进行短时期的体育锻炼,主要目的是想顺利通过体质测试,
并非出于健身的目的,更多的同学不会主动走进操场进行锻炼。例如一所高职大专院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最多,三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要少一些。大二的学生没有体育课,而且学业负担并不繁重,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三学生没有体育课,再加之自身的事情过多,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等事情使自己难于脱身。
1.4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广义的体育文化是指师生员工在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并保存下来的所有内容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指学校师生员工之间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大多数高校体育工作基本上是由体育部门自己组织与运作,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缺乏,导致训练工作、竞赛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1.5 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大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在增大,使大学生不得不过早地为就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在学校安心学习和锻炼。加之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增多,高校的教学任务也加重,为了保证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许多学校周末都有课,学生课外锻炼时间在逐步减少,体育锻炼无法得到保障。在就业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考研来缓解就业难的问题,这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为了考研,不得不放弃锻炼身体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2 充分认识,加强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1 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齐抓共管。因此,国家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体育的氛围,形成共建高校体育的合力,从而使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2 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有许多时候大学生不是没有正确的体育观念,也不是没有较强的体育锻炼的意识,而是由于自身不够了解体育无法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无法充分调动大学生
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如定期举办运动会,举办体育知识竞答比赛等,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提高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2.3 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的学习
当代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缺乏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大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应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全面系统的认识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体育战术、技术,和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大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此外,进行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扩展知识面。
2.4 大力开展体育课
学校要积极开设体育课,改变原来固定的上课模式,为学生创造可以自主选择的体育课程,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选择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和锻炼中体会到体育无穷的魅力和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总之,大学生体质下降有其复杂的社会、学校教育、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条件,应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这些条件,提高自己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等设施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让自己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做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6,13.
[2] 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29~3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n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