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

2022-11-19 18:06: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欢迎阅读!
个性化,幼儿园,进行,教师,如何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首先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而观察正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产生一切教育智慧的源泉。为什么要观察孩子,医生为病人诊断时首先要为病人做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老师观察孩子就相当医生为病人做检查,这是一种了解孩子的方法。只有客观地观察孩子,老师才能够掌握有用的资料,进而设计最有效的教育方案。

作为老师如何因材施教,那么我们就要拿出有效的训练方法,正常孩子教育法和异常孩子训练法。很显然,第一种方法是针对正常孩子的。我觉得正常的孩子大概就是懂得听老师的话,明白老师的口令的孩子。在我现在带的这个班级,大多数的孩子都应该用正常孩子教育法。只有个别小朋友需要用到异常孩子训练法。正常的孩子会哭,会动手打人,有时还会和老师顶嘴辩解,这些都是他们的自发性行为。

因此,我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又汇总了大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的共同讨论,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于需要冷处理的幼儿

冷处理也有人称为“冷面教育法”。所谓“冷处理”,就是一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热处理”方法,在相当的时间之内,教育者将感情深藏在内心,对孩子既不晓之理,也不动之情,而是以静制动,以冷促热,让孩子在冷峻的压抑氛围中,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依靠自身的理智去战胜非理智。

还记得刚开学的那几天,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就是哭个不停,也许是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出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让他们心里感到不安,就用哭来表达他们的心情。于是我就去哄那些在哭的小朋友。有些小朋友还挺好哄得,抱在怀里摇一摇说“乖,不哭了,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然后带他们去玩东西,一会儿就不哭了。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特别难哄,连续好几天哭着喊着,三个老师一起哄都不管用。刚开始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又好玩,可是连着几天下来,我已经有点受不了了。因为哭的小朋友不少,不可能只顾着他一个。后来我很惊讶地发现,老师不理他了,他反而不哭了。“这下好了”,我心想,“是不是明天不理他,他哭一会儿就不哭了呢?这就是所谓的冷处理法嘛。”果然,接连几天这个小朋友都是刚进教室就开始哭,当发现没人关注他时,就慢慢收起哭声。虽然他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也不影响别人。慢慢地,这个小朋友进步非常大,不仅来园时不哭了,还乐意和小朋友、老师做游戏了。

二、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幼儿


相关部门抽查,目前我国三成以上的城市儿童有暴力倾向。每个人都有生气和冲动的时候,孩子也一样,大部分孩子对别人生气是因为他们被激怒了,他们会哭、会吵闹,甚至还会大叫,但通过分散注意力或安慰就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只有当他们极度受挫时,这些行为才会转为暴力。可是也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非常容易被激怒,表现出对别的孩子、成人或动物的暴力倾向。据儿童教育专家分析,儿童暴力一般表现为两类,轻者为语言暴力,即在言语中表现出暴力倾向。另一类较为严重的则表现在儿童的行动上,轻则动手动脚,重则用暴力器械伤人,危害性极大,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说到幼儿动手打人,最近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小朋友有动手打人的行为,我经常听到小朋友告状“老师,某某打我”。身为老师,就要马上出来主持公道,我问打人的小朋友“你这样做对吗”,小朋友一般会回答“不对”。接着,他们一定又会说“老师,我要改正”,或是“我下次不敢了”之类的话。可是,过不了多久又会听到,“老师,某某又打我”。小朋友有打人这样的行为可能是因为有东西要表达,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只是小朋友选择了打人这样的方式而已。身为老师,就应该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这就是正确的示范法。

三、对于有异常行为的幼儿

当儿童表现出偏离该年龄应有的情绪、人格与社会行为,而严重影响到儿童本身的发展与学习者干扰別人的生活时称为行为与情绪异常。

说到异常孩子训练法的时候,我马上想到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我觉得他比其他小朋友特殊。他语言能力比较弱,不懂得表达自己的需要。我多次发现他抢小朋友的玩具,抢不到就尖叫,然后很大声地哭,边哭还边看老师。想到可以用异常孩子训练法,我就先请他到旁边坐下,然后不看他,继续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我发现这招对这个小朋友特别管用,之后每天我都和这个小朋友协商,我说:“如果你玩不到你喜欢的玩具,可以去其他地方玩,并且不哭,我就奖励你,这样好吗?”这个小朋友很高兴地答应了。

四、对于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

缺乏自信是一种因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的,因为对自己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他们最大的行为特点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往后退缩,不敢甚至不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不善于与人沟通,瞻前顾后,无安全感。活动时,因担心自己出错,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同时由于缺乏交往技巧而不敢放开手脚积极探索、与人合作。因此对什么工作都缺乏自信,对某些工作虽然有好奇心想做而不敢做,总是怕自己弄不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g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