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学案

2022-08-26 19:41: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拟行路难》学案》,欢迎阅读!
行路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作家作品】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 ,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默写

(1)泻水置平地,

(2) 吞声踯躅不敢言 3、中心主旨是什么?

【细部探微】

1 诗歌开头两句用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命”是指什么?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3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拟行路难》中诗人为什么是痛苦和无奈的?(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总结:写作特色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倾泻 劲健 寄寓 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春运开始的第一天,安徽芜湖火车站就发生了因拥挤致使一名大学生死亡事件,给春运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B.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835日开幕,康厚明、胡小燕、朱学芹三位农民工荣幸地担任了人大代表

C.在2008世乒赛中,中国女团以31战胜了新加坡队,荣获八连冠 D.贾庆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政协要力促“五个和谐” 二、文本阅读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回答57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7.作者用“泻水”四句言不当愁,到底作者有没有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三、课堂延伸

8(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语言运用

9.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5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1914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举国为死者设立“哀悼日”,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评 10.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时,年龄大都超过了18周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在生活上应该独立、自立有人倡导“父母签协议借款给孩子上大学”等孩子工作以后挣了钱再还给父母2007912日山东齐鲁电视台就“父母签协议借款给孩子上大学”进行了新闻调查,参加投票的1 048人,其中赞成的有706人,反对的有342

谈谈你对“父母签协议借款给孩子上大学”有什么看法,并阐明理由(200字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gJ.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