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四课1

2023-04-30 04:3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第四课1》,欢迎阅读!
哲学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二《生活与哲学》新授导学案 姓名: 编号:X-4 编制:赵玉梅 把关:庞跃德 审核: 时间:1128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运动、静止

一、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

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反对形而

上学的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准确、系统把握)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其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任何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括两方面含义:在一定阶段时期内,事物根

本性质没变;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发生某种运动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

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整理、记忆基础知识

(一)整体感知:

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劳动中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 运动

认识运动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静止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二)重点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三)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 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2、什么是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4、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什么是运动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

7、什么是静止?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五、重难点解读(认真理解,准确把握重点知识)

1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1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千差万别的、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中的共同为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是看

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存在于每一个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只能由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2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是暂时的,可以消灭的,也

可能是看得见的。

3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正确认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关系

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

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有哪

些属性。物质只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正确理解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 这一概念概括了宇宙中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位置的移

动和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事物性质的变化。

2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就是说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离开了运动,物质就不可能存在。

3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就是说运动不是物质偶然的、可有可无的属性,而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4 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五种,即机械运动、物力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各种运动形式是有区

别的,他们又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5 不能把生活中常提到的运动当作哲学上讲的运动

成功者愿意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他成功。 1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二《生活与哲学》新授导学案 姓名: 编号:X-4 编制:赵玉梅 把关:庞跃德 审核: 时间:1128

三、合作探究(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理解,结合现实生活

中的例子 10分钟)

1、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产生,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但是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的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

自习检测

使用说明:15题为必做题,第67题为选做题

就会得到进一步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能够做出科学的说明。 联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历史上有哪些中外进步学者对神创说进行反驳?

2)对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科学的回答是怎样的?



2、赫拉克利特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师生二人哪个说法更有道理?为什么?

3、有一种通讯卫星,悬挂在距离地面3万多公里高度的轨道上,从地面上看去,这种卫星好像固定在天空一样,一动不动,人们把它叫做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真的一动不动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哲学道理?

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如何理解?



成功者愿意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他成功。 1、(08海南)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2、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随意选择先进的生产关系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A、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是承认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认为运动是意识的运动,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 7“一切存在物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和生活”。这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③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物质运动有绝对性 A 、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a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