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欢迎阅读!

听幼教专家崔红英讲座有感—《童年幸福与儿童发展》
7月26号今天是国培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正式开学开讲的第一天。非常荣幸能听到崔红英老师的关于《童年幸福与儿童发展》的专题讲座。回想起自己受教育的经历,社会阅历和从教经历,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崔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通过和学员互动交流向我们阐述了关于科学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一些看法:即以“童年幸福”为主体;一,自然的童年才是幸福的童年。二,童年应与天真为伴。三,幸福童年意味着无损天性。四,幸福童年意味着自由与创造。五,幸福童年意味着充实与满足。六,幸福童年意味着挑战与追求。儿童是“真、善、美”的结合体。只有儿童幸福了,他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使儿童在体、智、德、美或身体、认识能力、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本人自己的看法简单剖析几点:
一.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过度“溺爱”,过高而不现实的期望。
家长要么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迁就;要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就暴跳如雷,这种失衡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一身“霸气”,一切以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自私、不会尊重他人。
(二).有的家长和教师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 任何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不免犯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家长的耐心指导。尤其是对那些特殊儿童更为重要。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孩子有问题或缺点,犯错误了,有些家长和教师就会豪无顾忌,不调查研究,厌烦的情绪去批评、去指责。许多幼儿园出现了变相体罚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儿童的心灵,使儿童失去自尊心、自信心。
(三).剥夺孩子“活动”、“玩”的权力。
“活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有的家长与教师认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长望子成龙参加各种培训班,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儿童根本就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使儿童失去了原本的童言童真。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不会思考,久而久之扼杀了儿童在活动中发展个人潜力的良机。
二、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新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的角度来说,儿童是个独立的主体。他有思想和情感,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理解和尊重。需要教师和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前,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
(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大人的附属品 。
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逐步的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封闭式教育”。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把孩子封闭在亲人之间,封闭在玩具电视机边,或是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没有了自由没有了与社会大自然的接触,没有了与社会伙伴的交往,因此在社交情感方面就比较薄弱,且容易产生一种自私的心理。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不懂事的,包办教育也在无形中也剥夺了孩子原有的自我操作能力,常常会产生懒惰的心理。同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很多人喜欢把孩子打扮得大人化,几乎没有尊重孩子的审美心理和自我选择权,以致孩子又在无形中有了大人的审美因素。甚至容易导致孩子从小就注重外在的虚荣感,实质上这种教育效果是存在偏差的。
作为教育者,当然包括父母,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本身的需要,儿童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多为他们创造自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多些陪伴,少些封闭,走出封闭屋,踏进社会,感受大自然 。
(二)、儿童不是“小大人”,要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们。
儿童的身心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身心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喜欢模仿,可塑性强,依靠具体形象的思维进行思考。但我们有的不注重他们的年龄特征,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甚至把他们当成小大人,要求非常严格,不顾孩子们的感受,不断强加学习的砝码, 没有过多游戏的时间。以致孩子们筋疲力尽,没有自己的选择权益,在痛苦的过程中完成大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对幼儿的一种摧残,不但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也是违法的。
孩子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他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理解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是孩子们的共同需求,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无形中获得很多学习财富。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只有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不断消除陈旧观念,走出误区,充分理解和注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应用合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新型的合格人才。
国培一班:李敏
2012年7月2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