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大健康的作用》,欢迎阅读!
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大健康的作用
作者:洪虎
来源:《社会治理》 2019年第10期
洪虎 吉林省原省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顾问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简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医药体系的统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同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充分介绍了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民健康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健康是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全局性理念
健康是与生命现象相关联的,包括“育生、养生、卫生和丧生”四个方面。从外延上看,健康包含卫生,卫生包含医疗。健康是针对有生命的个体而言的;卫生是针对病人,包括潜在病人而言的;医疗是针对医治病人的疾病而言的。
生命全过程的健康包括:生命孕育的健康——“生”的健康、生命成长的健康——“活”的健康和生命结束的健康——“死”的健康;个人层面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心态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健康;社会范围的大健康包括: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个人层面的健康和适应所有国人健康需要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与社会提供大健康服务能力的完善。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
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历史贡献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简称。从现在来看,中医药与西医药(我国《宪法》又称现代医药)在我国是相互并列、相互配合的,二者都具有主流医药的地位。从历史上来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依赖的,具有鲜明中国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内涵,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目前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医药体系的统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健康卫生保障手段,是一种独具中国文化基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在“四大发明”之外,对世界的又一重大历史贡献。
中医药应该包括:中国主流传统医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中国民族传统医药(按中国现有少数民族划分的传统医药);中国民间传统医药和按照中国传统医药实施管理的中西医结合医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医药的主体。
在发展全面大健康事业过程中,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以整体观、辩证论治为核心的科学思维和个性化诊疗的技术方法,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拥有无穷的创新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多视角多维度看待中医药
中医药有时又简称为“中医”,需要从多种视觉、多个维度来观察认识中医,正确理解中医在大健康中的作用。
(一)中医是关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关乎中国人口健康的一项社会事业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繁衍至今,发展成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在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西医大规模传入中国仅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挥作用的时间相当有限,因此,中医对中国人口健康的作用功不可没,要充分认识中医在我国人口健康事业中的地位。中医的主体定位是人口健康事业,不能把中医仅看成是一种卫生事业,或者仅看成是一门经济产业。评价人口健康事业的标准,主要是看社会实践的效果如何,以及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承受能力是否相适应。
(二)中医药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门卫生医疗科学
中医药是以人为本的整体医疗科学。中医药是以有生命的人作为整体医疗对象。可以这样说,西医是治病的科学,治的是人身上的病;中医是医人的科学,医的是有病的人。中医建立的是以病人为主体的医患关系,医生是帮助病人,扶持病人,调动病人自身的能动性战胜疾病。中医更加关注人的整体功能和总体状态,关注病人的身心感受,以这些参数的变化作为治病的主参照系。中医与西医的外延和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单纯地把它们都当作医疗层次的科学做类比。
中医药是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科学。中医关注人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各个成长阶段的相互关联对健康的影响;关注未病、已病、末病各个病程阶段相互关联对健康的影响;关注饮食、衣着、睡眠、健身、养心等各个生活环节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药是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理念的传统医学。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主张以此为基础看待人的地位和健康问题,讲究养生保健治未病。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的报告。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这表明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中医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据2018年英国《自然》杂志报导,世界卫生组织最高权利机构——世界卫生大会拟于今年推出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ICD),首次将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将推动目前蓬勃发展的中国传统医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最终成为全球医疗保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说明中医药不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医药,而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医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当中明确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当中,要在养生保健治未病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当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之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三个作用实际包括了疾病的全部周期,从疾病预防、治疗到康复,都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三)中医药是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生命科学
中医对生命起源有着朴素的物质性认识,对生命现象有独特的理解,精、气、神是中医对生命现象的形象描述,经络现象是中医对生命特征的独到见解。中医认为万物应和谐共存,治病以追求人体功能平衡为主,以控制致病因素为目标,不以绝对消灭致病因素为目的。中医健康理念首先强调的是调理人的身心状态,摄足五味,劳逸适度,强调和谐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才是运用药物、针刺等疗法,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等。
(四)中医药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类公益性经济产业
中医是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卫生事业离不开药材、药品,医疗器械、医院用品,卫生耗材、卫生附料,病人的养生康复以及餐饮供应、陪护服务等,同时,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医疗垃圾也需要处理。市场生产这些产品、提供相应服务都会形成经济产业。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繁荣;相关经济产业的繁荣,又会促进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
当前,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越来越得到广大社会家庭和老年群体的认可和选择。各地已逐渐出现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同时,我们需要区分政府提供的服务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提供的服务产业的功利性。健康卫生事业应该是公益性为主,功利性为辅,不能主辅颠倒。不宜笼统地提倡中医产业化。
(五)中医是对生命健康认知的一种中国文化现象
健康事业是与人类的进化紧密相关的。健康事业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体现了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进化。广义地说,这是一种人文的传承与演进。中医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从这一文化现象看,中医是可以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待的。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医作为社会事业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而这恰恰反映了中医的多面性。一般而言,技术是不能分流派的,艺术是可以分流派的。中医是融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文化,中医的这种特点,也体现在中医是分流派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应当一律遗弃的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积极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医是中国优秀的健康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讳言,就中医自身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主体,它的有些部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扬弃。
(六)中医药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认识的一种哲学观点
中医把健康对象置于天体运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社会氛围、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诸多背景下来观察,注意分析、对照这些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和因医而异的“辩证施治”的医学。中医关注人体各种组织、各个脏器、各个部位、各个系统的整体联系,从调节它们的相互影响中找到治病的方法。中医这种认识论、方法论闪耀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光辉。
(责任编辑:杨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M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