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经验材料

2022-10-28 20:20: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经验材料》,欢迎阅读!
草食,畜牧业,转型,经验,材料
坚持“五个注重” 促进“五个转变” xx县加快推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经验材料

xx县是全省12个半农半牧县之一,有天然草场662.7万亩,以肉羊为主的畜牧业是全县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畜牧大县、养羊强县的目标,按照“集合要素、聚集规模、建强龙头、组团发展”的思路,不断深化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着力构建“千家万户抓繁育、养殖小区抓育肥、业务部门抓防疫、合作组织抓流通、龙头企业抓加工”的发展格局,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2013年,全县草食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34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4%,已成为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一、注重优化布局,促进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实现草食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我们依托各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优化区域布局和畜

,实现了肉羊生产由数量增长向质效并进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肉用种羊场1个、种羊扩繁场3个、育种小区3个、种公羊站681个,投放种公羊2000多只,每年授配改良地方15万只以上、繁殖杂交羔羊30万只以上。

三、注重龙头培育,促进传统养殖向加工增值转变

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带动农户、促农增收的重任,是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集中突破的重要力量。我们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培育和引进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联结为一体,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建立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先后培育杨柳青饲料公司建成年生产5万吨颗粒饲料生产线、元生农牧科技公司年产10万吨麦类秸秆利用牛羊全混合日粮饲料生产线、三洋饲料公司年生产20万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打捆包装生产线等4家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建成活畜及其产品交易市场2个。投资2100万元的溪源肉联牛羊屠宰分割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牛、羊加工能力达到5万头、15万只,年平均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永昌县养羊协会”的职能作用,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和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市场服务实体,加快畜产品冷藏、运输、贩运等物流产业发展和“永昌羊肉”品牌建设,提高了我县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争力。截至目前,全县畜产品运销户达到1000多户,肉羊运销量达到18万只,家庭羊肉馆达到420家,产品远销云南、贵州、兰州、临夏等地,深受广大农民和消费者青睐。 四、注重科技创新,促进重畜轻草向种草养畜转变 科技创新是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坚持科技兴牧,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普及,加大草食畜牧业新型技术装备、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的科技量和综合效益。着眼于把饲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广应用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和麦类秸秆粉碎等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65%以上;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充分利用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加快种草养畜步伐,积极引进饲草加工企业,加大草产业开发力度,为舍饲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目前,全县集中连片种植饲草的乡镇达到4个,其中东寨镇引进唐山牧源、甘肃民生、甘肃绿都、xx豪牧等4家草业公司建成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基地2.4万亩,带动全县饲草种植面达到18万亩。着眼于肉羊产业的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五统一分”(统一设计规划、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治病、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管理模式和“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增强了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科学


饲养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眼于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双轨”责任制,认真搞好疫病防治服务,促进了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 五、注重政策扶持,促进政府推动向社会联动转变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是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采取政策倾斜、信贷支持、项目筹资、社会融资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了政府推动向社会联动转变,不断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I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