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2023-06-01 10:4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欢迎阅读!
诗中,瓜洲,字音,刍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泊船瓜洲》一诗中的字音刍议

作者:林程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8

京口瓜洲一水间一句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此诗选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同是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编者特别指出:京口瓜洲一水中的“jiàn”,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此处应读平声,即“jiān”

为方便论述,兹录全诗如下: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及其晚年创作态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安石不仅是当时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在当时文坛上地位举足轻重。《泊船瓜洲》为王安石(1021-1086)晚年(1075作品。

王安石晚年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世称王荆公体。《泊船瓜洲》一诗,历来被人称道,一大原因是此诗对字的锤炼,对修辞的讲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据说诗中的绿字,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最终才决定用绿字(详见《容斋随笔》卷八),这一事例,说明了王安石晚年创作态度严谨,不容丝毫疏漏。 .谈谈七绝的格律。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在唐时已非常盛行,竟称为唐诗的精粹。在形式音韵等格律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泊船瓜洲》一诗,属七绝无疑。

七绝格律分类,共4类:1.仄起平韵正格;2.平起平韵偏格;3.仄起仄韵正格;4.平起仄韵正格。这是七绝的四种基本格式。

《泊船瓜洲》为上述七绝格律中仄起平韵正格,首句末字,第二句末字,尾句末字均须押韵,在七绝诗的创作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格式。 格式如下(附《泊船瓜洲》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京口瓜洲一水间,平平仄仄仄平平。钟山只隔数重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春风又绿江南岸,仄仄平平仄仄平。明月何时照我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诗歌格律来说,当读平声无误,即现在所谓的第一声

诗歌创作,特别是格律诗,唐以后历代都严格遵守它的规矩。现在普通话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古代南朝沈约发明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可是两码事,主要是现在的普通话中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入声字。而格律诗的创作,在音韵上是完全遵照古代四声的。 《泊船瓜洲》一、三、四句结尾一字属韵脚,必须押平声韵。间、山、还同属诗韵中的十五删,属平韵。(详见《诗韵合璧》1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平水韵》上平十五删,当然还有其他韵书可查。)

有些读者可能存此一疑,第三句末字的韵母不是“àn”,和间、山、还的韵母一样吗?为解此疑,特赘述如下:第三句末字,为仄声字,和间、山、还平仄不同,在所有的韵书里,都不在同一韵部。再说,七绝韵脚也绝对没有平仄混押一说,若犯此大错,徒令学诗之人哂笑。

纵观《泊船瓜洲》,仅2字出律,即第京、明字,应仄而平,无伤大雅,其实不算出律字在古代为入声字,属仄声)因格律诗创作特别是七绝、七律,有一三五不拘,二四六分明一说,也就是一句诗中的第一、三、五字可不遵平仄,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分明。由此,可见,王安石创作《泊船瓜洲》一诗,是完全遵照七绝格律的。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读平声,即“jiān”无疑。 .同时代的作品可做佐证。

宋代三大诗话之一《石林诗话》上卷第六则载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宋人胡铨曾作《菩萨蛮·辛未七夕戏答张庆符》:银河牛女年年渡,相逢未款还忧去。珠斗欲阑干,盈盈一水间。玉人偷拜月,苦恨匆匆别。此意愿天怜,今宵长似年。这首词中直接袭用了盈盈一水间句(古人谓之偷语),根据词牌格律,这个字必须是平声。 格律诗成熟于唐朝,至宋时,普遍为诗家接受。王安石晚年作品,世称王荆公体,诗风精丽工巧,重炼意,重修辞,重用词、造句、炼字,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在格律诗的创作上更趋严谨,以他在当时的文坛地位,他不可能在创作格律诗时犯下三连仄的低级错误,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jiàn”,即《泊船瓜洲》首句末三字犯三连仄,(三连仄在七言格律诗的句尾绝不容犯),所以一水间当为平声。 林程,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I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