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新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2023-01-18 21:3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新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欢迎阅读!
社会福利,中国,近代,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新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作者:姚惠琴 于浏洋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1

在近代的80余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思想文化的演进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呈现出古今贯通、中西汇聚的历史特色。以洪仁玕、康有为和孙中山为代表的社会福利思想各领风骚。至今人们在探讨社会福利时,仍然使用仁政大同等术语。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他们的福利思想进行解读是十分必要的。

一、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国内依据

所谓社会福利,指政府、社会团体等为了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困难、满足其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公共福利设施、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社会救济等。虽然社会福利的概念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但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提出了具有强烈民本色彩的社会福利思想。孔子大同理想是社会福利思想的体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孟子对君王推行仁政作了具体的阐述;墨子的兼爱思想也是福利思想的体现。可见,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历代的社会福利措施,构成了我国近代福利思想的渊源。

()国外依据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和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传统的社会福利已经不能满足转型期的社会需求,近代有识之士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传教士在华举办的慈善事业,近代留学人员在西方接受的新式教育等,将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通过各种形式传人中国并用于实践,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客观条件。

二、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洪仁开的社会福利观

太平天国定都后,洪秀全主持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就社会福利思想而言有许多具体的内容,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这种空想的社会福利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距离。咸丰九年(1859),洪仁玕提出了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资政新篇》,主要包括:社会慈善事业方面,要兴建医院、鳏寡孤独院、育婴堂等,并且建议要靠私人捐助施舍来兴办并设立监督社会福利执行的机构——士民公会;社会风俗方面,统治者要起表率作用,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要改革旧观念和革新思想的根本途径是设学馆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

从十九世纪70年代起,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在吸收西方文化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福利思想,最著名的是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他的社会福利事业都公共机构承担,主要包括公养公教公恤三个方面。所谓公养即妇女怀孕后,由政府来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生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之类的福利机构抚养。所谓公教是要普及全民义务教育,即从小学到大学由公家机构实行义务培养。所谓公恤是指人若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医院进行治疗,人到晚年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

()孙中山的社会福利观

孙中山既吸收了古代的大同思想,又吸收了西方的社会思想。他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的福利社会,集中体现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大同主义。他从养民济穷民生论出发,提出了社会福利主张。主要包括_1、救济工农。孙中山非常同情工农大众的苦难境况,主张消灭贫富阶级,实现自由平等。2、安老怀少。孙中山继承了中国古代安老怀少社会福利思想,并进一步深化。儿童福利和老人福利是社会福利的核心内容。3、理想的福利保障模式。孙中山认为,在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成功的同时,还应致力于社会革命,以建立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福利保障社会平均地权是实现福利保障社会最主要途径。

三、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En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