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说课稿》,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知识》说课稿
郭珊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 进行。
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定位 本课所讲的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第2节内容。本书由黄国兴、周南岳主编,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内容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本 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学习,为构建整个计算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为之后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了解了教学内容后,我确定出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知计算机硬件组成及作用、掌握各种存储器的特点 难点:计算机硬件的作用;常见存储器的特点及其比较 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还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下面进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中职学生。部分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接触使用过电脑,学生对计算机外观组成有基本的了解,对计算机硬件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对存储器认识比较模糊。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所以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主机硬件的组成,功能有很大帮助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及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合作学习。
情感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下面的教法与学法。 四、教
法学法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因 此
我主要采用情境活动教学法、对比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和实 践。 作为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我采用观察法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既能 调动课堂气氛,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掌握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到达教学目标。
以上的教法、学法将体现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接下来就进入本次说课的重 点: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来看一下教学环境: 由于这节课主要是认识部件的名称和实物, 所以本 课将在多媒体机房进行。:准备工作有:多媒体机房、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和内存条等。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展开新课
(一)巧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计算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的视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提问:大家有组装过计算机吗?
你知道组成一台计算机要有哪些硬件设备吗?
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看到的计算机有哪些部件,学生会说有鼠标、键盘、显 示器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 小结,然后引出计算机中能看得见得和 摸得着的叫做硬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并使学生对已了解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从而顺利的进入到教学的第 二个环节:(二)协作学习,探究新知 本环节主要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而正确区分各种存储器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的图片,让学生以 5——6 人一 组,边观察边思考,进一步了解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小组讨论计算机硬 件系统组成部件的异同点后,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表达自己组讨论的结果。 看 哪个小组表达的更准确、更详细。教师进行简单小结进入教学难点的学习。 中央处理器(CPU)
带着问题去听讲:CPU有什么作用?了解它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教师归纳整理CPU的构成,性能指标,计算机组成中的地位,为学生答疑解惑。 存储器(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教师引入,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机中哪个是存储器(硬盘)。 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存储设备。(光盘、U盘、移动硬盘)
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相关的实物。讲解各种存储器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通过分组学习,充 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 与课堂的积极性。 对于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本内容,然后教师 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由于这部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总结归纳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课掌握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上还存在哪些困惑和疑点。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了解, 教师再对学生普遍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以 着重讲解,理清学生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小结,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复习所学内容,从 而掌握重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课外拓展, 布置作业 让学生阅读《计算机的发展简史》,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 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授课结束,布置作业: 计算机主机中包含了哪些基本设备? CPU有什么作用?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内存和硬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 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 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E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