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忧郁 创造_探讨郁达夫独特思想和独特风格的形成

2024-03-06 18:3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孤独 忧郁 创造_探讨郁达夫独特思想和独特风格的形成》,欢迎阅读!
郁达夫,独特,忧郁,探讨,孤独


孤独 忧郁 创造_探讨郁达夫独特思想和独特风格的形成

提要:郁达夫初涉文坛便引起强烈的反响,虽然毁誉不一,但独特的风格富有个性的思想还是让读者记住了他。本文试图在郁达夫作品中,从他的经历、个人气质和性格中初步探讨他独特思想和独特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文化;苦闷;自然主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和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也是一位复杂的引起人们探索的人物。无论在其生前还是死后,人们对他的评论都是那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在郁达夫作品中,从他的经历、个人气质和性格中初步探讨他独特思想和独特风格的形成。



一、封闭压抑的传统文化

郁达夫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县一个破落的世代书香之家,其父郁士贤早年为私塾教师兼医师,后在富阳县衙门户房当小职员。父亲于郁达夫三岁时积劳成疾去世了,从此生活难以保障。在他七、八岁时,他沿习士大夫的正规渠道开始传统文化的开蒙。幼时他聪颖强记,文静好学,每年都跨进更大的书塾学习。自从进入公立书塾春江书院,他就开始正式接触古典文学,到1910年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写一手讲究韵律的旧体诗了。在杭州读中学时,由于膳费不足或战乱或不满意学校的奴化教育两年间不断换学校或者干脆在家自学。中学两年间,他阅读了不少古今文艺著作、唐诗宋词、古典小说作品,由于这些旧书的启发,和离家怀乡的情绪感发,他大量创作旧体诗,并向《全浙公报》《之江日报》等报投稿。这几年的初试身手,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也锻炼了他的敏捷明快的赋诗才能。



从小到16岁,郁达夫接受的是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给他一生留下深重的影响,他不仅作一手好的旧体诗,痴迷竹林七贤,更深谙士大夫的生活方式,深深受吸引。如果郁达夫单单在中国,他就不会有以后巨大的思想冲突。但他16岁以后,受到整整十年的近、现代西方文化的浸润,而他接触的西方文化又是直接敞开人的感性生命,直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抗的。



二、重视感性生命的西方文化

1913年,郁达夫随兄郁华被派赴日本考察司法,前往日本留学,年仅16岁。初在东京神田正则补习中学功课和日语,1914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获得官费生资格。初读文科,后改读医科。次年东京一高预科毕业,被分配至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学医。因为精力用于阅读文学书籍上,无法应付沉重的课程重新改读文科,专攻法学政治学科1919年暑期升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科19223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郁达夫留日期间正是日本要使人性的自然本质在社会中得到充分伸张




时期,是一个强调人的感性生命敞开的时代,那时的日本已步入西化的漫温征程。郁达夫才华横溢,但这不足以抵住他多情善感,出于对民族贫弱的极度敏感,惭形秽的卑怯心里却日趋深重。在异邦饱受屈辱、歧视的痛苦生活,在他年轻的心上烙下深深的伤痕;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激发了他炽热的爱国热忱和强烈的反抗心理。这样的环境和影响形成的这个自幼少人爱怜,在孤寂之中长大的青年独特的思想性格。他正直、自尊、忧郁、愤世、过敏、甚至还带着病态。在灵魂深处,爱与恨,热与冷,抗争与自找这些彼此矛盾的因素那样执着地并存着,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带来深刻的影响。



凭着个人的文学兴趣和爱好,郁达夫自然地亲近了那些倾吐悲怀,坦露怯懦,诅咒这多苦的世界与人生且具有感伤情调的作家和作品。他在屠格涅夫的零余前默想,在施托姆的《茵梦湖》边徜徉,在华兹化斯的乡曲歌谣中低唱,他赞叹卢梭《忏悔录》的率真,感佩日本私小说的坦露,玩味道尔逊诗文中的悲凉。在日本这十年,是他宝贵的青春年华,是他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日本文化气熏染陶冶着他的气质和情趣,对于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极其复杂而以深远的影响。在19215月,郁达夫在日本写出了他著名的小说《沉沦》,并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



三、自然主义和五四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谈《沉沦》的创作经验时说: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当这时候,就是不会说话的哑鸟,尚且要放开喉咙来歌唱,何况感情丰富的人类呢?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荒淫惨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故国的陆地,身受到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毫无气,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郁达夫那大胆的自我暴露明显受二十世纪初形成了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日本在自然主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私小说郁达夫对日本小说的总体评价并不高,但却崇拜佐藤春夫、葛西善藏、田山花袋等写私小说的作家,并通过日本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曲折地接受了自然主义的影响。自然主义这一派作家主张文艺必须排斥一切人生目的和终极理想,力求使作品迫近自然通过肉欲的描写自然暴露,自我忏悔,从而发掘出真实的自我



郁达夫的创作生命是伴随着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的五四运动而诞生的,这个运动是对统治中国数千年之久的封建体系的一次伟大的冲击。五四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一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礼教,将三纲五常中解救出来,把人的尊严提居首位,只有这被极端重视的年代,郁达夫的自叙的作品才得以产生并发生影响。评论黎锦明说过:今日青年在革命上所生的巨大的反抗性,可能说是从《沉沦》并不是一部关于性的问题,革命心理的文字然而那真情实感的启示比《呐喊》那较鲜明的激动,尤其来得深远。这是因为它直率地、勇敢地、及时地反映了那时青年的个人苦闷。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正统文学,都是明道、征圣、宗经的传经观念死死地束缚着,五四文学孕育和创造了表现出向整个社会挑战和反抗的具有鲜明个性的




文学。在小说领域里,最早的、也可以说是仅有的,以浪漫主义直接内心抒发的方式,以愤激沉郁的色彩,表现出反映五四伟大时代精神的崭新鲜明个性的,是郁达夫。



郁达夫以独特思想和风格蜚声文坛,他以警世骇俗清新哀婉的抒情小说,动了一代青年的心,他敢于创新,以独树一帜的文学主张,开辟了新文学的疆域。他塑造出一些在历史转折时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踯躅的病态的零余者的形象。用刀一样的笔,去解剖他们的灵魂,对他们进行深刻而复杂的心理分析。研究与探索郁达夫和他的作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慎重地、细心地从各个角落去拣出一些蒙尘的珍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E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