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欢迎阅读!
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缺陷入手,确定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五项根本原那么:实用原那么、简化原那么、类比原那么、解释原那么、偏误分析原那么,提出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设想――从表达出发。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开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近二十年来,因改革开放而形成的汉语热使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使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个学科还很年轻,学科理论建设远远跟不上学科本身开展的需要。本文就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进行研究,首先找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缺陷,确定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内容的根本原那么,最后提出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设想――从表达出发。 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缺陷
以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交流的能力,而只是偏重于语法知识的教学,不是与现实语境、现实交际目的结合的动态的言语教学,而是将汉语处理为一种静态的言语教学。例如:语法点教学的主要模式是模仿套用某种句式或格式,通过反复地训练强化,以到达完全掌握和熟练套用的目的。由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外国人,并且主要是成年人,他们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类推和比照。但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句法上的形式格局,很少解释如何实际使用,这样,造成了学生在套用或实际使用时出现问题。 例如:
在学校里,我学会了很多知识。
学生学习这一句子时可能会类推出:在饭店里,效劳员很热情。 我把课本放在桌上。
学生可能会类推出:我把饭吃在床上。
问题是有些学生语法点的学习成绩很好,甚至SH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很不错,可在实际会话中,却错误不断。引人深思的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准确地掌握了所学的句式,在实际交际中说出的句子,单独看,也符合语法,然而与实际语境联系起来却不正确。例如: A昨天下早上去找你,你没在,忙什么去了? B我把同学送上火车了。
这里A想知道B去做了什么事,事实上B也确实答复了A,B所说的句子,语法上也没有问题,然而答复总是的角度却不符合语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失误:1、A的提问说明,他对于B所做的事情,没有共知的前提,而B的答复却把“同学〞作为AB共知的前提来处理;2、A想知道的是B“去――做什么〞B答复的却是具有处置结果的处置性行为,B的答复与A的问题不一致,因此出现错误。再如: A教室清扫干净了吗? B她清扫教室清扫得很干净。
A所问的是对一个具体而确定的教室的清扫情况,B答复的却是她做“清扫教室〞这一类事
情做得怎么样,显然,所问与所答不一致。再如: A明天下午补课。 B谁说的? A她说的。
这段对话语法上没有问题,内容也表达清楚了,但是表达得不得体,一般来说,在有尊长同在的谈话现场,不能用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尊长,而要用尊称,如用职业、职务等进行指称。 上述类似的错误告诉我们,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只求句法结构的掌握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实际运用汉语能力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扭转只重句法形式教学的局面。 二、 关于确定语法教学内容的原那么问题
学习语言的目的应是对所学东西进行有意义的控制应用,即是一种有意义的控制性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要求对所学语言进行高层次的决策和处理,能够使用特定的方式去调用认知能力,包括表达思想感情,表达符合语境的、符合行事目的的正确语言形式等。而第二语言学习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学习者观察世界的角度的变化。说某种语言的人,往往会忽略说另一种语言的人常常注意的那些差异,这是由于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语言规那么和结构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这一语言一些特定的区分世界的范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要根据特殊的学习对象及其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与其母语相比拟而显现的汉语独特的区分世界的范畴和语言特点,根据第二语言习得应该遵循的规律,语法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从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时,应遵循以下根本原那么:
1、实用原那么。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最容易发生偏误的局部――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讲解其根本性和常用性内容;讲清使用权的适用条件和限制条件。
2、简化原那么。将繁复的、抽象的语法内容作浅明的、感性的、条理的、图示的等等教学处理;防止浪费性重复;上课语言浅显、具体,不要进行术语概念大战。
3、类比原那么。将相关语法工程――词类、结构、句型、功能、关系等进行比拟和比照。由于语言对客观经验的编码方式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也倾向于按他们母语所提供的不同范畴去区别和识别经验。
4、解释原那么。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往往经历一个自主、能动的习得过程和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教学中要以足够的证据和条件,对所学语法点或语法工程作出合理的恰当的理据性分析和认知性解释,要做必要的演绎和推论。
5、偏误分析原那么。“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运用范畴;“偏误〞那么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范畴。即“偏误〞现象属于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局部,是学习者积极地对语言体系进行判断、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并试图使之标准的创造语言过程。所以,要充分利用负面证据的激活作用,系统地解决学习中的偏误问题。 三、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设想――从表达出发
1、要想建立从表达出发,结合语义分析,表到达结构上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难度相当大。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表达〞本身情况很繁杂,涉及的因素太多,恐怕有时很难控制,与结构对应时,有的表达因素很难根据进来。二是,由于这是一条新路,怎样才能走得更好,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2、我们为了到达对教学内容能够控制的目的,必须对表达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定。这里的表达是指在语法范围内的表达,所以跟语法表达完全不沾边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等因素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A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