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欢迎阅读!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956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 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
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 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
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 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 其目标在于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
为人或动物为了到达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
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
化的方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那么为根底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 说。所谓强化,从其最根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认的后果 〔报酬或惩罚〕,
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
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 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负
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 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 对成绩的
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时机
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 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开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创造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应的原那么,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
但弗隆的期望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那么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1 / 2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鼓励,首先
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
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鼓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
会使人感到不易到达或者说能够到达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到达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4〕及时反应。所谓及时反应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 取得最好的鼓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应,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Z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应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强化理论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时机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鼓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
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
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 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 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时机在
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鼓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2 / 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