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新进展

2022-12-03 03:22: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新进展》,欢迎阅读!
东北地区,栽培技术,大豆,种子,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新进展

作者:宋智慧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1

[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具有人体生长所必需的特殊营养元素,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等特点。因此,发展大豆生产民生保证所必需。东北地区因为生长环境、温度、气候、土质等条件相对适宜,成为我国大豆主要栽培地区之一。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大豆种子传统栽培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现结合具体生产环节,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的发展进程与动态

[关键词]东北大豆;高产优质;营养健康;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385-01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大豆因为营养丰富而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北大仓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大豆产量占全国30%。因此,我们应重视大豆基础栽培技术,加强新技术的研究,使大豆的生产率逐渐提高。

1.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及成果 1.1 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应用技术

大豆种子栽培是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通过运用科学的种子栽培技术,以便于能够创造出大豆适合生长的外界环境,使得大豆的遗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大豆高产的目标。大豆种子栽培是大豆生产的关键环节,关系着大豆的生产数量与质量,同时对于大豆的生产率也有深远影响。即使再优良的大豆品种,假如没有先进的栽培技术做支撑,也不会获得高产生产目标,因此要提高对大豆种子栽培技术的足够重视。 1.1.1 大豆种子品种的选择

大豆种子播种栽培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优良的种子。将各种大豆种子进行一致处理,从中选出最优质的种子,选出来的种子具有适应能力强、抗病及虫害能力强等品质,这些种子在后期的出芽及生长过程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在,可充分保证大豆种子的出芽率及大豆幼苗的存活率,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更大概率地生长为多花多荚的优良品种。同时采用根瘤菌0.25/的标准进行拌种,以防止根腐病的发生。因为土壤中可能会缺乏一些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进行稀土拌种,以期为大豆种子提供大量的微量元素,保证大豆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对种子进行包衣操作,避免后期种子被一些病虫害攻击,为后期种子的发育提供养料,减少种子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保证种子在后期能够顺利地萌发。种子品种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取是大豆种子栽培的关键性一步,对我国大豆种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它农作物种植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2 土壤准备

大豆种子的适应性强,在各种生长环境中均可生长,但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为适宜,东北的土质条件就符合这种生长条件。不应选择坑洼等不平整的土壤或者湿气过大的土壤,因为此种土壤易使大豆造成减产现象。大豆生长的土壤应保持深耕和深松、细致地整理土壤、改善耕层的通气条件、有利于大豆根瘤菌的发育,以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率。 1.1.3 培育种苗

足墒早播,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工作,中耕除草,减少养分被杂草吸收而流失,使幼苗自身获得足够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及植株发育的需要,减少花荚的脱落。播种的深度以5cm宜,行距40cm。大豆3叶时进行中耕过程中的灭茬,间苗时拔除杂苗、病苗、过小的苗等,以保证植株分布均匀,均匀吸收营养,留下优质的苗,使后期的生长质量得到保证。 1.1.4 合理施肥

根据大豆生长的实际需要及所在的具体生长环境进行合理施肥。施肥分为底肥、追肥等,底肥是在播种前期。大豆对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反应敏感,因此需要底肥的播撒。具体标准: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农家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宜。根据大豆的生长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元素的配合使用,特别是磷元素。因为大豆属于喜磷的植物,在后期的逐渐生长过程中,为了提供大豆所需的营养,要进行追肥的实施。大豆磷肥的追加以每亩20-30千克磷酸钾为宜,钾肥为每亩7.5-10千克为宜,应在幼苗到初花期进行追加。花朵开放时期,应追加每亩2.5-4千克的尿素,以补充大豆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氮元素,高肥田可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或不使用。花荚期是需要各种营养最多的时候,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可能因为缺少营养而减产,此时应在傍晚喷施磷酸二胺,喷施部位以叶片背面为好。结合根外施肥,可以在肥液中加入适当品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有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保证其所需的营养物质,才能提高大豆的生长速度及大豆植株的生长质量,有利于大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1.1.5 科学管水

大豆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要确保土壤的湿润度,防止产生落花现象。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大豆生长所需的水分。东北地区虽然降水量不多,但气温常年相对较低,蒸发微弱,湿度仍然较高。因此应适时进行灌溉,保证大豆所需的生长水分。在防旱的同时注意防涝,尤其是大雨过后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积水伤害大豆根部。 1.1.6 病虫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豆的种植地里一般易出现草地螟、大豆红蜘蛛、大豆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锈病、大豆褐杆病等病害。清除田间杂草、浇水灌溉、水旱地轮作、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等农业防治措施可减少虫害的数量,同时还可辅以一定的化学防治。对于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不同的农药去防治。对于植株的病害,如大豆褐杆病,可采用化学方法,用相当于种子自身重量的0.3%-0.4%72%克露进行拌种,播种前随播随种。或在成长后期采用适当的农药喷雾减少病虫害。

1.2 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成果

东北地区实现大豆高产主要采用从小面积过渡到大面积的研究顺序,小面积的高产攻关为东北地区大豆高产奠定了可靠的事实依据。而大面积高产攻关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主要通过垄三栽培、幸福模式等相对较成熟的模式实现大面积攻关高产,促进了大豆的优质高产,与世界大豆生产接轨。 2.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展望

东北地区作为主要的大豆产区,应继续推广原有的垄三栽培、幸福模式,继续实施精细播种、科学管理、适量施肥的模式。在原有的栽培模式上,推行大豆与玉米等其它农作物的套种,并进行在某块地上进行与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轮种,应用秸秆还田技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实行轮作倒茬种作,实现用地与养地的完美结合。注意大豆品种的选择,优良的种子只有搭配好的栽培技术方法才能实现高产目标。在后期的生长管理过程中,注意合理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进行拔草、疏松土壤、追肥等工作应用科学的大豆栽培技术。 3.结语

大豆中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市场需求逐年递增。传统的栽培技术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率。大豆种子的质量关系到大豆生长过程的多个环节,研究其栽培技术属于一项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需从各个阶段入手。东北的地理、地势、降水、土壤等环境条件比较适宜,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使大豆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实现高产、高营养、高效、优质。 参考文献

[1] 贾爱云.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53522):246. [2] 张博坤.浅析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2014,(12):1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0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