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柑橘黄龙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探讨》,欢迎阅读!

柑橘黄龙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探讨
摘要 近几年,通过对温岭市柑橘黄龙病发生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几种主栽的柑橘品种对柑橘黄龙病的抗性不明显;其发病进程和产量损失与病情级别密切相关。在病区采取挖除病株、防治柑橘木虱、合理施肥等主要栽培管理措施,相对能控制病情发生进度,提高柑橘产量,延长柑橘采收期。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发生特点;防控对策
柑橘黄龙病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国内外目前尚缺有效药进行防治。作者在近几年,通过对温岭市柑橘黄龙病的田间发病情况观察和调查,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生特点。在柑橘黄龙病病区,加强柑橘栽培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技术措施,相对能控制病情发生进度,提高柑橘产量,延长柑橘采收期。
1 发生特点
1.1 柑橘品种抗病性
据田间调查观察,柑橘黄龙病对本地种植的柑橘主栽品种,如温州蜜柑、早熟(宫川)蜜柑及椪柑等均为感病,还感染高橙、文旦等橙、柚类等品种。
1.2 柑橘木虱带毒率
经浙江省植物植检站(2002~2003年)对田间柑橘木虱样本,采用PCR检测得出,轻病果园木虱带毒率2.8%;重病果区高达77.8%。柑橘黄龙病病区木虱成虫带毒率与果区发病程度呈现一定相关性。
1.3 病株发病的消长规律
田间叶片症状的表现,本地以黄化斑驳型为主。随着柑橘成熟,植株内部养分的内耗增多,秋季气温下降,根系吸肥能力的降低,至11~12月明显出现叶片黄化(或黄梢)现象。长期失管的病株,病叶更黄厚、变小,甚至木栓化。
植株感病后,生长势逐年衰弱。病情发展到3~4级时,植株的新生芽、叶显著减少;达5级时,全株的茎杆开始陆续枯死。但失管的橘园会加速植株的衰退和死亡。据几年对田间植株发病进程的观察结果,病株的发病初期均为2002年,管理正常的橘园,至2006年平均株发病率17.9%,病情指数7.8%;失管的橘园,至2005年株发病率100%、病情指数100%,至2006年全片植株死亡(见表1)。
1.4 对产量危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