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文化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浅析文化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墙从城市 走入农村,并逐渐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亲身参与,把农村一而而旧 墙壁改造成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不仅展现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更 展示出了新农村的良好风貌,感到加强农村“文化墙”建设不失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但 文化墙创作如何贴近实际,贴近最广大的农村群众,打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墙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如何贴近实际,贴近最广大的农村群众,打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 积极探索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四川眉山的农村文化墙建设给我们指岀了一个 思路。2012年起,作为"三苏故里”、"诗书之城",眉山提出了"文化建市"的目标,逐渐在各 乡镇高标准修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墙,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
笔者有幸亲自参与和组织了眉山市彭山区农村文化墙建设,通过亲身参与、文献查找、街 头采访和比较分析,我感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文化墙建设已成为培 育新农民的一个阵地和窗口,成为群众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传统美徳 教育墙,也起到了村镇品味提升、氛围营造和教冇引导作用,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一、 文化墙的渊源
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时,伴随着宗教的发展,出现了在墙壁上绘制了各类宗教图案类 的绘画方式,这种方式所绘制的图案一般都是宗教的题材,以装饰教堂等教会所属的建筑, 从而增加建筑和环境的严肃和神圣性。在古埃及,艺术家会在墙壁和柱子上雕刻各种的花纹 作为装饰,其中这些装饰很多是记录居所主人的生平,以及记录各种神话故事,为埃及最初 的墙绘艺术。在中国的-,人们把佛祖绘制在墙上以及唐卡上,以驱除邪恶祈求平安。在 各国家各宗教中,都有在墙壁上雕刻,绘画的记录,这些记录着宗教和当时生活情况的壁画, 便是现今的墙绘艺术品。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出现涂鸦文化,从简 单地书写和门牌等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到上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在字型、效果等的钻研, 近40年的发展已经让涂鸦走出美国的墙角,成为全球性的艺术创作。人类在不断的寻觅中 发现唯有文化才能赋予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文化流淌于人类的历史,散落于村庄和街巷, 让人充满内涵,使人风情万种。而苦于为文化寻找空间,何不启用闲置的国墙?美丽的图画 和精致的文字将使这些围墙神采飞扬,成为彰显个性,传播文化的新兴载体一一文化墙。它 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这一前卫 的视觉艺术实践,让村镇告别昨日的杂乱,换来整洁的容貌;使村镇保留质朴的个性,重树 发展的自信:广大农村因文化墙而异彩纷呈,典雅脱俗,文化因景墙而可触可感,沁人心脾。 二、 当前农村文化墙建设现状
从文化墙的主题统一性、风格样式及其分布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农村文化墙的建设都是纳 入在地域统一规划之中的。他们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当地政府和居民递交给四海宾朋的 一张简洁而又生动的农村文明的名片。文化景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附的文字,代之以融艺 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讣。如此出色深受当地政府部门和媒体、农村群众的好评! 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墙在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中都得到了肯迫和赞赏!驻足乡间低头,一 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具的墙绘,活灵活现地传递着丰收、喜悦、和谐和富足。但不可否认, 农村文化墙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并支持解决。一是题材单一、内容空 洞。由于农村绘画人才的欠缺,而专业绘画人员又往往对农村生活不熟悉,导致文化墙内容 容易岀现空洞,不够饱满,不够锐意创新,甚至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脱离农村,让人感到 不知所云。二是缺少管理、维护不力。由于文化墙属于户外文化的特殊性,管理难度比较大, 加之地处农村,难以安排专业管理人员,更是加大了管理难度,往往墙脚野草疯长,即使笔 者亲自参与的文化墙
建设,墙绘画成不久,就有群众进行人为破坏,加之一些不法商贩粘贴 广告或者因为城市扩建而被拆迁一直未修缮等情况屡见不鲜。三是更新太慢、内容陈旧。农 村文化墙更新周期较长,而且随着风吹雨淋的自然侵蚀,墙绘质呈和美观度大大降低。当人 们看到百年不变的内容和不断残损的画而,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农村文化墙上还绘有"文 革”时期的口号,试问这样的文化墙怎么可以代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农村呢。四是数 量较少,易被忽视。以川四农村为例,农村群众居住地较为分散,可以用作创作的墙体较少, 加之农村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特点,导致很多农村群众没见过文化墙,甚至不知道 文化墙建在哪里。 三、对推进农村文化墙建设的一点思考
通过亲身参与和研究分析,我认为,要全而推进农村文化墙建设,使文化墙真正起到宣传、 教育和美化农村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一是加强组织引导。将"文化墙"建设融 入农村环境整治之中,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试点村选在自然与社会环境较好、人口集聚 较多、交通便利、群众乐于参与的村庄,通过典型引路,从而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务求"文 化墙"建设取得实效。各乡镇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构建由乡镇主要负责人牵 头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农综、民政、文广等相关站所配合协调,涉及行政村具体落实, 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墙"建设工作格局。并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参加乡村两级文明示范户 "文化墙"自评、互评,将"文化墙"建设与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二是突出时代主题。 在推进"文化墙”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倡导文明和谐、健 康向上的时代主题,努力把"文化墙"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 美徳教育墙。"文化墙"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进行阶段性更新创作,内容 要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涉及范围要广,既要有名言警句、科普知识、文明礼仪、交通安 全、中华传统美徳、社会主义荣辱观、民风民俗、婚育新风、环保知识、卫生常识等,还要 有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三是力求喜闻乐见。农村"文化墙"的受众对象是广 大农民群众,要考虑到他们的喜爱方式和接受程度,在"文化墙"的创作形式上要注重生动活 泼,图文并茂,可广泛采取国画、漫画、年画、书法、谚语、歌谣、顺口溜等多种艺术形式, 让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变“被动看"为“主动看”,在寓教于乐中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文化 墙”,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多彩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四是展现农村风貌。由于 风俗习惯、村民的素质和关注点等各不相同,农村在建文化墙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力求体 现时代特色,展示地方精神风貌。在墙体选择上,依托本地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农户院墙、 乡村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广场等,不贪大求洋,不盲目建设。甚至可以把“文化墙"建设与发 展休闲农业相结合,"文化墙"依地势而设,与自然环境、特色民居相得益彰,可以进一步带 动农业休闲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产生"文化墙"经济效应。五是立足本上创作。农 村"文化墙"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创作必须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农民、来源于农业,脱离了 农村生活的文化墙,也就失去苴意义。因此,在建设农村文化墙的同时,要大力培养本土创 作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培训和帮 扶,提髙农村"文化墙"创作水平。只有培养岀来自农村,生活在农民之间,甚至正从事着农 业生产的创作者,才能绘制出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和关注的作品。要认貞•挖掘农村当地的生 活素材和榜样亮点,鼓励原创,突岀本乡本上本地人的特点,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 景”,进一步拉近"文化墙”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让农民群众觉得亲切自然、好看可学、入目 入心。六是加强维护更新。要严格落实“文化墙"日常管护责任制,明确笛护职责,同时注意 研究墙体、墙料、画料等的防护效果,提高"文化墙”的留存时间。要根据"文化墙”内容长期 性与时效性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更新周期,建立督查和泄期考核制度,保证"文化墙”及时 更新,内容、形式紧跟时代步伐,使文化墙发挥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2]王巨山、王永海编箸,《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故事传说)》,文物出版社. 2010.04.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z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