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夏季养生

2022-12-25 09:5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夏季养生》,欢迎阅读!
养生,夏季,中医
夏季如何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养生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认为人是统一的整体 五脏、六腑、经络构成人体的系统。 五脏:肝、心(心包)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 、三焦、胃、大肠、膀胱。 肝与胆相表里,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人体经过经络系统联系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相克图谱 天人合一 夏季中医养生,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 注意火热、暑邪、湿邪、阳气四个方面。 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热之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夏季中医养生――衣

夏季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但是,气温一


般接近或超过35℃时,穿衣太少,皮肤非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 注意选择衣料,尤其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 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系列,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夏季中医养生――食

夏季由于阳气盛,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多,因此失水多,故应多喝水。 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中医五行学认为,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因此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夏季可供选择。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辣一些的萝卜,以及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夏季炎热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例如大量的雪糕、冰水等,因为脾主长夏,嗜食寒凉之品会损伤脾阳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饮食及水液的运化失常而发病。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夏季中医养生――住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养足心脏阳气,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 同时,还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夜间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k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