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刘翰《立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01-17 07:4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刘翰《立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立秋,赏析,鉴赏,原文,诗歌
【诗歌鉴赏】刘翰《立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翰《立秋》原文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觉起至秋声无觅处,八十阶梧桐月明中。 刘翰《立秋》注释

、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通常将立秋视作秋季的已经开始。

2、乳鸦:幼小的乌鸦。啼散:啼叫着飞散了。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玉屏,精致的屏风;

3、秋声:秋天西风吹起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无觅处:无处无迹可寻。 刘翰《立秋》翻译

大乌鸦的叫声鸹耳,等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孤独地公着。突然间阴云密布了,秋风海风,顿觉枕边清爽炎热,就像是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到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过来去找,却什么也打听没,指着花花绿绿台阶的梧桐叶,洗澡在朗朗的月光中。 刘翰《立秋》赏析

《立秋》就是南宋诗人刘翰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下诗人在夏秋季节交错时的细致入微的体会,写下了立秋一至,小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出现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贴题意,构想精妙。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如首句通过声音能判断出是来自“乳鸦”,次句写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首句写下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大乌鸦还等待在树枝上或屋檐上叫做着,天黑了,乌鸦归巢了,就再也听到没乌鸦的鸣叫了。乌鸦存有结群营巢的特点,所以傍晚时,乌鸦的鸣叫还是比较多的。旧乌鸦不太讨厌叫做,叫做出来声音也细砺,比较好听。而乳鸦比较讨厌叫做,声音也轻盈些,不是很难听到。傍晚时玉屏上的字画还能够看看得比较清楚,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画就看不到了,变得空空的了。当然,听到没乌鸦叫做,看不到玉屏上的字画,于是屋内也就变得安静空旷了。


次句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这种变化。当然这种感觉上的质变,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三句写下夜里秋风由吹起至暂停的过程。起初还听见秋风吹起草木收到呜呜的声音,下班后一点声音都听到没了。下班找寻秋声,表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高度关注。 末句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hI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