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2023-04-17 12: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欢迎阅读!
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深入
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王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9年第4



核心阅读

雷锋精神,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引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发扬光大,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之中,需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探索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的常态化新路。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改变了学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局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突出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是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根”和“魂”。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丰厚滋养,更彰显着当代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只有秉持这种自信,才能自觉投身到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崇高事业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抓好贯穿结合融入,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市民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从日常小事身边小事做起,在点滴积累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坚持党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加大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力度。从领导机制上,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发挥好文明委、文明办的牵头抓总作用,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从工作机制上,要与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域,扩大覆盖范围,让志愿服务的触角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让需要服务的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从工作举措上,推动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加大激励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力度,重点围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各方面开发服务项目,积极开发和扶持多样化、有实效的优秀项目,通过“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吸引更多的人持续参与志愿服务,让我们身边的雷锋越来越多。同,既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更要做雪中送炭的项目,越是困难的地方,越需要学雷锋志愿服务施以援手。

完善组织化规范。目前,我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数量还不太多。按照《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建设。特别是以学雷锋月为契机,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作出安排部署。建立备案与挂靠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制度,尽可能多地将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自发的草根组织纳入管理范畴,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做好扶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组织孵化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增强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训工作,加快建设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拓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组织活动。

强化专业化支撑。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志愿服务需求日趋多样的今天,业化已经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趋势、新特点。要广泛发展专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单位等,立足本职岗位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开展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紧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重视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引导教师、医生、律师等人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要加大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的力度。一是着手制定我省志愿者服务激励保障的指导性意见,供各级党政部门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参考执行。二是探索建设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每年度表彰优秀志愿者,使之成为全社会崇尚和学习的典范。三是探索建立优秀志愿者的生活激励制度,通过组织实施“优秀志愿者关爱行动”,借鉴其他各地诸如“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好人优待卡”等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我省针对志愿者的回馈、激励和社会关爱机制。四是提供与志愿服务行为相应的人身意外保险,为参与各类服务的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

推进信息管理。随着我省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运用现代新型技术手段,搭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新型管理平台,进一步拓宽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一是要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实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发布、实施过程、人员参与、服务情况的全程信息化。二是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避免出现服务供给资源闲置、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三是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大力普及学雷锋志愿服务知识,推介志愿服务经验,传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志愿服务信息管理格局。

营造服务文化氛围。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起来、始终坚持下去,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志愿服务意识。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全社会然成风。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志愿精神、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风尚。以志愿服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倡导“行善立德”志愿服务理念,鼓励志愿者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二是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志愿服务融入城市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和谐友善、文明有礼的城市生活。三是坚持搭把手、微公益,围绕城乡社区民生改善、扶贫助困的需求,提供“小善大爱、点滴汇聚”的志愿服务。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一项光荣而高尚的事业,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举措,要努力提升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推动学雷锋志愿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让雷锋精神在点滴中落地,让做小事铸大爱成为时尚,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发光添彩。(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2018年度课题“推动河北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对策研究”结项成果, 项目编号:2018A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d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