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欢迎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任何一个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学生有效地实行学习和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十分强调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说:“注意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 人的注意力水平有高低,水平低下的孩子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不佳。虽然我们看到孩子认真在看书,但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了,学习效率不高,注意水平高的孩子,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效率却很高,当然学习成绩就好。很多孩子就是人是很聪明,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来提升其学习水平。为了增强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实行尝试: 一、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实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我从教材、教法、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
心理学研究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 “好奇”能够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动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对一个指责儿子拆卸闹钟的儿子的母亲予以“扼杀了一个爱迪生”形象比喻。教师更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业有成。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循环小数》,他一开始就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然后让全班学生接着讲这个大家都会说的故事,很多学生都很好奇,老师为什么让大家一直讲这个没有尽头的故事,由此注意力也很快集中到课堂上。
2、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升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限,一节课堂教学有40分钟这么长。假如让成年人时时保持注意力集中,想必都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控制自己了。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来说,要尽量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办法就是时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方除了让学生举手发言以外,还能够让学生实行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动笔练习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取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实行合作,动手摆一摆,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并且通过讨论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多种学习方式与老师一味单纯地讲解比较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学习的印象也更深刻。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最新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现在网络无所不有,能够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购买一些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升了水平。
4、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
起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一题多解等,以期引起学生的兴趣。
5、即时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逐步稳定。如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感到味如嚼蜡。所以知识难点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二、把握注意力的最正确时间
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正确时间。在学生注意力最稳定的时间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先让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小青得到一张电影票,但是在电影院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急的哭了起来。学生为了协助他,就要集中注意力,寻找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在我们生活中确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后来全班同学一起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巧妙地提出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但要提问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对于所学的问题能够实行大胆地质疑。学习知识不能只靠老师的一味提问而忽略了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听讲,教师就要做到恰当好处地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探讨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四、选择适当的刺激物。
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
1、口令刺激。如:“小眼睛看黑板”、“一、二、三”……等方式来增强刺激学生,增强注意力。
2、假如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还能够老师以评选“小小思想家”、“举手小红星”、“小模范”等方式,来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动脑思考。
3、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刺激,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如: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以小红花、小五星等作为实物给予奖励。 五、提升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给定目的;在注意进程中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持续提醒和关照。一旦没有外在的协助,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使注意中止或分散。所以,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准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六、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稳定,也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利条件。
1、上课之前要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课前准备要求尽量简单,上课不用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在直观教具的使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教具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例如:上低年级数学课能够要求学生只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学具盒哪节课需要,哪节课才要求准备);其他的东西全部放在书包里,抽屉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扰。
另外,疲劳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敌。 孩子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 连续学习或睡眠缺乏 会引起疲劳, 大脑神经兴奋水平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家长会中,向家长们宣传充足的睡眠对小孩的重要性,让家长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监督孩子执行,保证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上课。
2、老师服饰、发型也不宜过于耀眼,有的老师换了新装或者理了新发型以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3、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妥善处理。如:天气条件恶化、突然停电、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迅速的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回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抓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相信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将更加明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