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陈知君
来源:《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年第06期
我曾在德国生活过一年,并在德国一所公立幼儿园实习,亲身感受过那里的自然教育,以及从社会大众到教育机构对大自然与幼儿间亲密关系建立的高度重视。
说到德国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不得不提到德国的社会背景。在德国,人们有着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传统和习惯。我生活过的城市是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城市四处遍布着森林和花园,一条大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在城市里和谐统一。人们喜欢在周末等闲暇时光到公园、河边或是森林中休闲玩耍,孩子从小便积累了许多接触自然的经验,父母和老师会鼓励、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也正是成人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亲近自然的习惯,才使得孩子们能够自主、自由地探索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契合自然教育的思想,他们并不强调认知的教育,更看重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关系的建立。在德语当中,对小年龄孩子的教育是“Erziehung”,它的词源是Beziehung,表示一种强烈的关系、内在的联系,尤其强调感情的投入(而非简单的接触)。他们认为,教师、家长、幼儿三者是平等的,成人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我的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用高度来要求孩子。他们希望通过创设一种激发式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从而达到一种自我教育的状态。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尝试和解开迷惑的过程,孩子应当被允许犯错、不懂、争吵和提出相反意见,需要体验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这些都是发展的必经之路。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成长就是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摆动以及情感的体验,孩子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体验到成功。他们认为教育最好的先决条件是:在互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自由中学习,在自然空间中学习,通过反思学习。
德语当中,幼儿园教师一词也并非“Kindergartenlehrer”(幼儿园与教师的合成词),而是“Erzieher”,翻译过来就是教养者,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师是有学科目标的,需要把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教养者更加强调打开身心去接纳和呵护孩子们,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当作孩子发展的支持者,促进其自我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在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以提供最佳的支持。
德国幼儿园也有类似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类纲领性文件,它们将幼儿园的内容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运动、健康;语言、交流、写作;音乐、韵律;游戏、媒体、美术;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经验;社会和文化生活。任何幼儿园(包括森林幼儿园)都需要依据文件精神,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在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孩子们集体上课的机会非常少,老师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机会去接触和感受自然与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