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教师素养的培养

2022-08-16 15:3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教师素养的培养》,欢迎阅读!
素养,英语,学科,核心,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教师素养的培养

剑桥三中英语 韩忠安

引言

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这无疑是我国外教育重大事件,是自2019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以来的又一次重要调整和变革,旨在实现“高中英语程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 (王蔷,2019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的这些变革,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展开”(王蔷,2019。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都应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外语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毋庸置疑,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将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素养

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怀特海,徐汝舟译,2019。这是一个比传授知识更加伟大、因而也更有重要意义的目的。这是一种职业理想和愿景。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的调整”(怀特海,徐汝舟译,2019。调整需要水平和天赋。为顺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我们外语教师着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意识,提升能力。

1. 职业情怀

首先,教师应保鲜职业情怀、提升文化品格。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师面对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还是品德的示范者。作为外语老师,我们不仅仅在教授语言、传播文化、培养思维、激荡智慧——我们也在传播希望、激发想象、打开心灵,给学生以力量。我们在帮助学生战胜现状、挑战自己、 构筑梦想、憧憬未来。

“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龚亚夫,2019)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沟通的能力,装备学生用英语获取新知的能力,赋予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使之拥有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素养、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视野、一种包容开放的胸怀和精神、一种看护地球家园的能力和智慧。鉴于此,外语教师首先得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方能培育出具有中国心、世界眼、国际范的学生。

2. 观念迭代

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就必须摒弃僵化的碎片化、功利化教学“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怀特海,徐汝舟译,2019

有个研究小故事,其中的启示颇有深意:有一组教育专家做了一项实验。一天他们拿了一袋贝壳来到一所小学,走进一间教室,把五彩缤纷的贝壳倒在讲台上,然后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只见孩子们一拥而上,拿起贝壳欣赏,赞叹!可看了几分钟后,孩子们又陆续回到座位上继续学习功课了。研究者收起这些贝壳,进了另一间教室。这次他们没有将贝壳全倒在讲台上,而是先拿出几个来,给孩子们讲起有关它们的故事——原来它们曾在大海中生活,是海洋生物……,如此等等。听完故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向讲台,拿起贝壳啧啧赞叹,好奇的眼光仿佛希望洞穿大自然的奥秘。与第一组孩子不同的是,他们向研究者提出了许多问题,一直到研究者离开,孩子们还恋恋不舍。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笔者以下三点启示:1)学生的好奇心都在,但会被一些东西阻隔,就像窗户上的灰尘,做教师的应当设法拿走这些障碍,擦去窗户上的蒙尘,帮助学生打开窗户,放飞心灵,放飞好奇心;2)学生不是容器,我们不可能将知识从一个地方拿来直接塞进学生的脑子里。知识的吸收取决于求知者内在的渴望,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去唤醒这种渴望;3)教师必须运用得当的方法去唤醒这种学习渴望,使学生养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施丽华,2019

这个故事涉及到一个教育观、学生观、教材观的问题,也涉及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

1


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常生龙,2019。这是教育的一个拐点。我们需转变观念,勇敢地破茧而出,努力探索适合本地、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互动化、过程化,合作探究,发展思维,生成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既定,我们需要对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方略重新考量,对学生和教师自身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有一个重新定位和认知,让灵魂和行为一起跟上改革的步伐。

3. 专业素养

除了迭代观念、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刻不容缓。此轮课改是课标、教材、高考一起改,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一起改。单从公布的高考新题型来看,读写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强调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毫无疑问,如此背景下的课堂实施,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外语教师的独门绝技是什么?那就是他的语言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准、地道流利的课堂语言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其次,教师应具有将课程目标转化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处理教材要像庖丁解牛那样,懂得整头牛的构成和肌理。对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有清晰的认知,对学生需要胸有成竹,对文本解读精准、理解深刻、品评得当。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形成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学。再次,教师应善于整合各类资源、借助新媒体、立体建构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任务。开展融语言、技能、文化、思维、策略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体现综合性、参与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学习过程,保证多样性和多角度的优质语言输入,培养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能力。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外语教师应大胆引进文学作品阅读。就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发展而言,循序渐进地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文学作品阅读既必要又可行。

4. 学习能力

学习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和习惯。以笔者之愚见,要保持专业之树长青,教师必须对知识发展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洞察力。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教育环境,读书和研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读书无功利性,完全是一种教育自觉。外语教师最好读原著,有时也可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体验并关注书中人物命运与情感起伏,既能成就课堂精彩,又能激励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外语教师还应具备跨界思维。阅读应该跨界,了解一点人文百科对教学很有帮助。听课应该跨界,外语教师不妨听听语文课,善于发现、为我所用。有条件的学校外语教师可以走进国际中心外籍教师的课堂,感受国际课程的授课形式和学术要求。学科间的互通,不同领域的共性会打开眼界,打破思维定势。

审辩性思维也是新形势下教师特征之一。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各类研究很重要,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新的专业视野,那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从书本汲取营养,与同事切磋教艺,从挫败中发现转机,从研究看到方向,向学生学习,向专家讨教等等。这是一种行为跟进,这种行为跟进并无功利性,就是自我完善,源于对完美的追求。读书学习是重要的备课形式,研究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用一生的精力备好一堂课”,他所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5. 工作方式

要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收起蝴蝶的翅膀,和青虫一起爬行”(郑,2019

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特点应该是“润泽的”(佐藤学,李季湄译,2019,课堂氛围是安全、信赖、平等的。课堂的信息加工模式是登山型的——由易到难、整进整出,多棱面解读、全方位涵泳。不同解读、不同感悟、不断分享。其间,教师要学会“倾听”和“应对”(佐藤学,李季湄译,2019不断发现新的契机,生成新的课堂生活。教学活动的展开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佐

2


藤学,李季湄译,2019,是教师引领下的各类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主体性参与。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李季湄译,2019,是一个播种希望,静待花开的慢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团队的智慧。除了改变个体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教师还要学会快节奏工作环境中的团队合作、分享互助:教研组同事间的切磋、备课组一次次的研磨、课例研究自愿靶子、志趣相投的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上的充电、偶尔想写写论文的冲动等等,都离不开教研组协作文化的影响。

6. 人格魅力

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群体,我们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主动热情:保持一种主动热情的个性特点,保持一种主动热情的姿态,创设一种包容、鼓励的课堂环境,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期待。有了这份持久的热情,我们才能帮助孩子保持发展自身才能的热情,帮助他们发挥和释放热情,帮助他们发现成长的新路,以超越他们的现在,实现他们的未来。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拥有别样的生活和道路,相信他们能够达成自己的理想。如果学生知道了他们自身的价值,那么一切学习效果将自然美好。

教师是普通人、平凡人,但教师的职业责任重大。我们应志存高远、苦练内功;勇敢乐观、面对挑战;破茧化蝶、创新课堂;追求富有个性、科学有效、具有特色的优质化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习得智慧,成为有素养、有智慧、有魄力的合格公民和国家建设者。

参考文献

佐藤学 , 李季湄译 .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 [M]. 长春:长春出

版社 ,2019.

怀特海,徐汝舟译 . 教育的目的 [M]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常生龙 .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E].

龚亚夫 . 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 [J]. 北京 : 课程·教材·教

,2019.

施丽华 . 做一名得“道”之师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2019. 王蔷 .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J]. 天津:英语教师》第 16, 2019.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a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