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指导下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2022-10-06 21:28: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程思政指导下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研究》,欢迎阅读!
思政,思想政治,党员,指导,课程


课程思政指导下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高校教师党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也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而如何增强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一直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加强高校教师的党性意识,探讨师资队伍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以此提出有效的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标签:思想政治建设;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为使政治教育课程深入到学生心中,高校全面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做好教材、建立良好的团队、讲好高校课程,充分发挥教育水平,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教师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有更多不同的教育责任[1]



一、高校教师团队存在党内意识薄弱的现象

1)一些党员在加入共产党之时动机不纯,大学党员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是党员,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后期工作表现突出,但他们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是获得晋升,并想要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不能全心全意地行使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2)一些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相对较弱。在我们还是学生时,党员就成为一个身份标准,一个道德约束,一份帮助他人的力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的变化,一些党员在入党后逐渐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方面是由于多文化的影响和一些党内官员自身约束能力不强,导致他们逐渐淡化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2]。另一方面,高校在管理中更加注重科研和教学成果,党的知识宣工作和党组织工作开展不到位。



3)年轻教师对党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在高校中,青年教师中党员占有很大比例,且大多数人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除了在学校完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他们并没有彻底地研究从学校到社会的原始的马克思的经历,这也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矛盾缺乏深刻的理解,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4)未能将教学学习任务与政治任务相平衡。教师党员必须具有多重身份:职业身份要求其必须有职位技能、创新意识、学术研究和专业性,以及相应的成就;政治地位要求其具有党性修养和崇高思想,并在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而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前者投入更多。



二、探索加强党性意识的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Z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