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东阳》,欢迎阅读!
教案一
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科目
语文
教学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 1课时 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要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的学习,学生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经验。但阅读文言文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本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用现身的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好学,字里行间贯穿着宋濂对马生的厚望,感情真挚动人。但由于学生没有宋濂的读书求学体验,而且文本语言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所以学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1.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2.结合宋濂的学习条件和同舍生的学习条件在与自己的学习环境对比,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序”这种文体;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4.熟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训练,提高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积累字词,解决疑难点,把握文章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意志,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备教师
教学重点: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
学生回忆有关歌颂勤
现得格外突出。许多杰出的
奋学习的诗句或者故事
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
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苦读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了解一下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求学故事。
1.导入新课
学生初步感受宋濂的形象
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节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奏和把握语气。 的内容,点拨指导。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
2. 自主学习
知。 3.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
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序”?
2.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学生分组讨论,与老师让学生自主思考,深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的点拨相结合 入理解文章内涵 证。
5.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6.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7.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Y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