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欢迎阅读!
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近年来,实施书院制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自引入以来,展现了其在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中的优越性,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应进一步明晰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从一定意义上完善“书院制”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 书院制;人才培养;发展路径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近年来,实施书院制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教育围绕立德树人,通过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住宿、互相学习交流,建设学习生活社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打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进而融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一、不要“书呆子”——书院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
中国人往往用“书呆子”称呼光会读书,对待人接物一窍不通的人。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再以学业成绩为唯一量尺。良好品德、奉献精神、高尚品味和强健体魄,都成为衡量优秀大学生的准则。在培养“全人”方面,书院可谓重任在肩。
锻炼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主要是在书院层面举办。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等,还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领袖才能和组织能力,书院不少活动是由学生主导的,由学生一手策划和主办,院方只提供资助和意见。
联合书院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和非形式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追求均衡生活和全面发展。计划深受学生认同,参与人数逐年上升。在这个计划下,学生参加或筹办德、智、体、群、美五个范畴的校内外活动,并向书院申报。院方核实和计分后,每年向参加者颁发奖,并根据累计总分向毕业班学生颁发金银铜奖的奖座、证书,还有书券以作奖励。由于奖项要计算每学年得分,有助于学生均衡规划在大学不同年级参与的活动及类别,得分纪录总结了本科生课堂外的活动,被视作非形式教育的成绩表。
二、各有各特色——有的书院重视博雅教育,有的书院侧重传统文化 由于历史迥异,各大高校书院都各具特色。有的书院着重博雅教育,强调全人发展是崇基的特色,通过为同学提供各种非形式教育项目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有的书院旨在承续中国传统文化,并使其与现代学术结合,令学生不忘本之余,且有能力应付现代社会的挑战。
三、书院利与弊——书院制可能导致机构臃肿和资源分配不均
书院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凝聚学生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书院组织各种活动,提供“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对社会的承担。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当今的大学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不利师生接触,也容易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疏离。书院这种小而紧密的群体有利于维持师生和同学间亲密的关系,促进沟通,并培养归属感。不少学生和老师都认为,书院制让各专业的学生混杂居住生活,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可以接触到更多信息,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帮助。
不过,实行书院制,绝非“百利而无一害”。因实行书院制,学校生出了很多行政机构,机构臃肿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各书院划地而治,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在分配资源时,往往不能考虑大小书院的区别,搞“平均分配”。比如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就是把体育馆时间段平均分配,有的书院不够用,有的书院没人用。因此,内地高校不能盲目效仿书院制,到头来生出许多毫
无必要的官僚机构,或者变质为安排冗员的去处。再如,实行“书院制”后,有些学院老师觉得,管学生是书院的事,导致学业辅导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书院”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书院制”模式在国外和国内一些大学早已被启用。任何一个新事物,都需要经过积累,我们也是如此。目前学校的“书院制”模式尚属探索阶段,虽然在宿舍楼里建起了讨论室、社团活动室,并设立导师定期轮流值班,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业上有所帮助,但是与国外和港澳地区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对于大陆很多高校而言,书院制的内在文化底蕴和精髓还没有显露出来,而这的积累,尚需时日。
四、总结
总的来说,书院制中心面向三个层次的学生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困难学生,帮他们找回第一天到大学报到的那种信心;二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三是面向中间段学生,提供一般性学习指导。书院制符合问题驱动,过去,辅导员就像消防队,有紧急事情或活动才跟学生接触多一点儿,平常没有朝夕相处的机会。书院不是简单睡觉的地方,而是找回过去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是这所学校代代相传的教育理念、文化和学术传统。一所优秀的大学应当发挥大学的人文精神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及先进文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大学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要承载大学应有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真正成为国家的智力源泉和执政的“智库”。进一步理顺完善书院管理运行机制,多元化推进书院建设,着力促进跨学科交流,实现书院制全覆盖。要切实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共同创新创造;要丰富社区文化资源和交流互动载体,不断优化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环境;要建设量大面广、与国际接轨的精品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广阔舞台。学校应进一步明晰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以书院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努力建设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富有时代特征、具有本校特点的现代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应试图通过制度和政策,使得学院的专业教师全部参与对本科生的学业辅导,从一定意义上完善“书院制”建设的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O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