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作者:李 萃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0期
二十世纪90年代的二语习得理论形成了二语习得领域百家争鸣的研究特色,其研究趋势表现为用普遍语法和母语迁移综合制约解释二语习得的发展。同时,我们还须考虑学习者的中介语和目标语,比较说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同时将横向比较与双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我们还应考虑语言学习的环境、语言应用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以及来自学习者本人的内省数据等。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年龄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关键期假设是欧美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个相关理论。关键期假设也称临界期假设,其理论基础是大脑模块化理论。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的学习一门语言。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上世纪60年代,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侧化,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难。他把儿童与成年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认为青春期开始后,学习语言必须花大力气,成年人说外语不可能不带本族语的口音,他们的外语也不可能学得像本族语那样好。
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理论虽然是针对母语,但也被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求证,并推之于外语学习,得出对外语学习的两条预测:一是必须赶在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化完成以前学习外语,尤其是口语;二是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慢,学习功率降低。支持关键期假设的研究和实验不少。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州圣约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sher等人研究了在美国的7—19岁的古巴移民的英语发音情况。70年代末,Oyama对11岁之前到达美国的意大利移民的英语口语能力做了调查。Collier在1987年也做过类似的调查,她在美国调查了1548名外国移民和美国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支持了关键期假设。儿童能够在短短数年之内掌握复杂的语言,Chomsky认为儿童之所以有此非凡的表现,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个生理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或称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的生理性这点上,Chomsky的观点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是一致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