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2022-08-16 10:2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以为,孩子
与孩子共成长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当妈妈了,心中的兴奋和不安难以言表。虽然在外人眼中,自己是个“孩子王”,可小学的孩子们毕竟已经是懂事的“大孩子”。到底该怎样照顾婴幼儿,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未知的挑战。

在当教师的这几年中,我也看过很多教育书籍,可以说在教育实践中受益匪浅。而这次的这本《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我则抱着不同的心态在阅读和思考着。

这本书是一位幼教园长母亲,根据自己与孩子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在0-6岁时候)的相处,所写的与孩子交往的经验和心得。这本书主要是写作者自己孩子的故事,还穿插了幼儿园小朋友、邻居小朋友与他们家长交往、交流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来源于一个个普通的家庭。我发现,原来对待婴幼儿的方法,其实与小学教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让我慢慢品出了些滋味。

其中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小朋友晓晓在玩玩具,小朋友周周想要,抢不过就大哭。晓晓一看周周哭了,赶紧把玩具给周周。这个时候周周的妈妈(就是作者)介入了,告诉周周先拿者先玩,后来者等待”,当然周周不会听,但是周周妈妈还是把玩具还给了晓晓。晓晓却不敢接。晓晓是典型的被教育的很听话的孩子。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利的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树立先拿者先玩,后来者等待的规则意识。

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而不应该要求孩子一昧的听话。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获得身体和意志上自由的权利。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言听计从。

书里举得例子,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多数的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给哥哥或弟弟玩一会儿吧你看那个小朋友都哭了,这还算比较有教育意识的家长,会试图通过商量的途径让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让出来。如果碰巧这个玩具还不是自己的,那家长可能就会暴力的抢下来。记得我自己小的时候和我的表妹抢玩具,妈妈总是说:她是客人,给她玩一会吧至今印象深刻。

我想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真的很受伤害。我们传达给他们的信息是:如果别的小朋友喜欢或者别的小朋友哭了,就要无条件的让给别人,无论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愿意,这个观点貌似很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啊,正所谓君子不夺人所爱如果恰恰也正是自己所爱又当如何呢?我希望孩子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长大,虽然谦让是美德,但绝不是以压抑自我为前提的。


给他树立先拿者先玩,后来者等待游戏规则,在自愿的前提下跟小朋友交换玩具。别人抢他的玩具时,绝不勉强他一定要让出来,他抢别人玩具时,让他明白是否符合游戏则,不符合的绝对制止。我希望自己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也希望我们班级的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快乐的成长。

在《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 我想,无论是作为一名家长,还是一名教师。在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承担着一个生命的塑造的重任。想要培养出成长的最好的孩子,我的路还很长。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合格的妈妈。谨以此文自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Et.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