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文档:考点2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策 Word版含答案》,欢迎阅读!
![一轮,考点,人教,中国,复习](/static/wddqxz/img/rand/big_42.jp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考点2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国王层层分封土地。 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③庶民和奴隶在土地上集体耕种,遭受残酷剥削与奴役。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②方式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问题:
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土地兼并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 的多寡收取赋税。
[比较辨析]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
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于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思维导图] 理解封建土地兼并问题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明朝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海禁”
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持下进行
义萌芽的滋长
清朝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 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海,不许片板下海
锁国”
国进行贸易
(3)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抵制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很有限的
[思维导图] 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
[通史链接]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经济因素产生,预示着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统治者极力加强专制统治,压制经济
国
了新经济的成长,使中国在近代落伍于世界,思想领域内出现了反映社会需要的反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
文化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本的早期启蒙思想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时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
重要原因。
3.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败,潜伏下近代前夜的危机。
考向预测:“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材料反映了( )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
解析:选B 材料中没有涉及“盐铁官营”,故A项错误;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与材料中“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不等于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表明投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此“高祖乃令”抑商,故D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其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且每一王朝“抑商”措施不同、程度不同。属于较冷考点,海禁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全国卷高考对此颇为关注,如2014年全国卷Ⅰ的第27题等,对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三复习时也应该注意适当把握。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实施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时期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目的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不主经济
同内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点
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影响 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同
内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主题: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史料一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濞萋萋,兴雨祁祁。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 史料二
明·鱼鳞图册
(1)据史料一说明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存在的问题?
提示:演变:从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到商周的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国有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
制,唐代一度盛行封建土地国有制。
问题:土地兼并严重。
(2)明政府制定鱼鳞图册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鱼鳞图册》绘制的直接目的是作为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根本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1)史料一中①表明:土地国有,本质上为周王所有;②表明井田制已经遭到破坏,私田出现。 (2)史料二的“鱼鳞图册”是征派赋役和保护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登记簿。 【史论结合】 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的原因与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2)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3)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了土地兼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A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