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公开课教案_2

2022-11-11 06:05: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公开课教案_2》,欢迎阅读!
怀远,唐诗,风骨,选读,兼备
望月怀远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郁郁而终。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二、诗词故事

张九龄开山

因受张说罢相事件的牵连,张九龄被贬到岭南任职,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已离开官场,上奏唐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允许。岭南荆棘丛生,山石嶙峋,开凿工程十分艰巨。此举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传为千古佳话。 三、文题背景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被贬谪到荆州之后所作。开元二十五年,因李林甫陷害,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这不只是张九龄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唐玄宗由开明到昏聩的显著分界线,甚至还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开端。张九龄离开长安,带走了盛世的平和安详,也带走了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诗人(如王维)的激情。张九龄在荆州只呆了两三年,便郁郁而终。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海上//明月,天涯//此时 情人//遥夜,竟夕//相思


灭烛//光满,披衣//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佳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该诗为怀人诗。首联意境雄浑阔大,读时最好能读出这种意境。后面几联语浅而情深,宜用深情语调款款读出。 二、悟读,诗情画境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衣,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寄远方的亲友,倒不如复回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题“望月怀远”,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曾称《望月怀远》“是五律中《离骚》”,认为它并非借月来怀念远方之人,而是一首有所寄寓的政治抒情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兰____________________;桂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78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