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幼儿教育思想的异同

2022-08-20 10:57: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名著幼儿教育思想的异同》,欢迎阅读!
异同,外国名著,幼儿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是学前教育史上两位鼻祖式的人物,福禄贝尔创立了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创立了一整套的幼儿教育理论推动了德国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被后世称之为“幼儿教育之父”。而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成为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幼教思想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着重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具体教育方法和教师观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 一、教育目的方面

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幼儿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和推动这一过程的实现,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而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双重的,包含了生物和社会两个方面,通过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帮助个体自然的发展,健全个体的人格,使个体对社会这个环境做好准备,进而达到创造和平社会的最终理想。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了幼儿内部具有某种天生的特质或精神,而区别比较的细微。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就是唤起幼儿身心深处的本源教育就是不要对幼儿的这种自我发展进行阻碍,儿童自然地就会追随自己的天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幼儿本身已经具备了需要教育的内容。而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通过创造环境来帮助个体发展,个体本身具有的仅仅是吸收性的心智,教育就是去满足幼儿惊人的吸收力。如果打个比方来说,福禄贝尔眼中的儿童就像是泉眼,教育者要做的就是拨开被阻塞的泉眼,不去阻碍泉水的涌出,泉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而蒙台梭利眼中的儿童却像是一块具有超强吸收力的海绵,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把准备好的教育内容让海绵吸收进去,儿童本身并不具备教育的内容,具备的仅仅是很强的吸收教育内容的能力。 二、教育原则方面

1. 连续性和阶段性结合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把儿童看作处于一个不断连续发展的过程之中的,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福禄贝尔特别强调幼儿发展各个阶段之间的连续性,反对把各个发展阶段孤立起来看待,而主张应看到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但蒙台梭利更强调儿童发展阶段之间的独立性,从她的敏感期思想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主张。

2. 适应自然,自我发展

从表面上看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提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但二者的思想根源是不同的。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体内潜藏着力量和才能,所以教育只需追随儿童的天性即可。他的这种思想明显带着复演说的印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甚广,当时在生物学上已经发现人类的胚胎发展史就是动物进化过程的复演。霍尔把这种生物学观点引入心理学领域,提出了心理学的复演说。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调的是个体的生物因素通过遗传决定性地控制和引导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而环境的作用非常小,个体成熟以后,其行为将不可避免地随着遗传物质记载的方式而改变。

而蒙台梭利的思想是建立在心理胚胎期理论之上的,她认为心里胚胎期是儿童无意识的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心理活动的时期,最初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经过吸收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产生生理。 二者都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从以上两者理论基础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所说的 自我发展”其实含义并不一样,福禄贝尔的“自我发展”指的是让


儿童自然释放心中本源的过程,而蒙台梭利的“自我发展”指的是让儿童自由吸收教育者所创造出环境中包含的教育内容。这个区别就促使蒙台梭利比福禄贝尔更加重视儿童发展的特殊环境,所以环境教育成为了蒙台梭利主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三、具体教育方法方面 1. 游戏工作的区别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手段,游戏可以体现内心冲动,使儿童兴奋、愉快、幸福,促使身体感官认识自然社会能力的发展,预示能力发展的方向。而蒙台梭利则认为游(特别是假想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的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儿童的身心发展必须通过“工作”而不是“游戏”来完成。 2. 恩物与教具

恩物和教具都是用来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都包含一些几何模型,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具的种类远比恩物要丰富,其中含包括一些感官训练材料;恩物可以随意分割和组合,对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较好的效果,教具一次只能使用一套,还必须遵守一定的操作秩序,这就有可能割裂了各种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较为死板,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自由和秩序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强调儿童的发展要自由,但区别在于蒙台梭利更强调自由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 “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铜币的两面一样。”“给儿童以极大的活动权利并不意味着允许儿童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这一理论吸收了卢梭关于有限度自由的社会思想。

4. 社会交往互动及发展语言

福禄贝尔的游戏方法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的游戏不加干涉,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增强了社会互动和语言发展的能力,他还强调成年人不仅要经常与幼儿谈话,而且要不断增加新的谈话内容。而蒙台梭利的教育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强调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育材料。自己进行安静的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幼儿社会交往互动及语言发展是很不利的。

四、教师观

福禄贝尔把幼儿园比作一座大花园,把儿童比作花草树木,把教师比作是园丁,园丁须关怀、爱护儿童,具有一种母爱的精神。福禄贝尔教育观中的园丁论这个隐喻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农业模式,认为幼儿像种子一样,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教师的作用是来浇水、培土。福禄贝尔的“园丁论”反映着前面已经论述过的他的基本教育理论示着幼儿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基本上是固定的,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其生长。虽部分的肯定了教师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静态的,认知的,而非动态构建的。

而在蒙台梭利的教师观中,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和支持和资源者。与西方人本主义所宣扬的镜子论极为接近,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提供一个观照自己发展的工具,从而使幼儿看清和了解自己,修正自己的发展轨迹。幼儿本身具备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幼儿创设条件,过分的强调环境教育和自由活动从而在理论上贬低了教师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4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