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泽东“六二六”指示与赤脚医生制度》,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六二六”指示与赤脚医生制度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13期
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使毛泽东极为不满。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终于使他在 1965 年发怒。可能连毛泽东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发怒,改变了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状况。
毛泽东作出“六二六”指示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听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錢信忠讲到了全国医务人员分布情况和医疗经费使用的占比:全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9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毛泽东听到这组数字,发怒了。他面容严肃地站起身来,严厉地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应该……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毛泽东发怒后,卫生部立即研究贯彻毛泽东指示的办法。由于毛泽东这次发怒中作出的指示是在6月26日,因此卫生部把这一指示称为“六二六指示”。 上海首现“赤脚医生”叫法
对农村有一点文化的青年进行医学培训,上海市动手较早。“赤脚医生”的叫法,就是首次在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出现的。原来,这个公社于1965年夏就开始办医学速成培训班,学期4个月,学的是一般的医学常识,及对常见病的简单治疗方法。学员学成后,回公社当卫生员。
在第一批学员中,有一个叫王桂珍的。结业后,她被安排在江镇公社当卫生员,是该公社第一批卫生员之一。
开始,农民们并不相信王桂珍能治病,说做一个医生要学好几年,这个黄毛丫头只学了4个月就能当医生?能看病吗?但王桂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一个病人牙齿痛,她要给病人针灸,病人不敢,怕痛,她就先给自己扎。经王桂珍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宣传她,找她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她开始在农民中享有了声望。
当地农民见王桂珍在为农民看病之余也经常参加一些劳动,就称她为“赤脚医生”。实际上,“赤脚医生”就是不脱离劳动同时也行医的意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赤脚医生就是好”
1968年,上海市派出记者前往川沙县江镇去调查、采访。后写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
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在重要位置发表了这篇调查报告,当年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调查报告,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毛泽东在他阅过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毛泽东的批示很快下达,并且立即转化成各级党政部门的行动。按此思路,全国各地在县一级已经成立人民医院、公社一级成立卫生院的基础上,在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一级都设立了卫生室,构成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在大队一级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是“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
中国的“赤脚医生”队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农村医疗状况迅速改观。(摘自《湘潮》 陈立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4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