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日女性青年婚姻观的对比

2024-02-23 22:3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中日女性青年婚姻观的对比》,欢迎阅读!
婚姻观,中日,当代,对比,青年


当代中日女性青年婚姻观的对比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中国和日本的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女性的婚姻观更为突出。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引起了相关的人口结构问题、少子化老龄化现象等社会问题的加剧。



标签:中日;女性;青年;婚姻观

中日女性青年的婚姻观改变都是在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时候,社会发展进程对于女性婚姻观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在日本泡沫经济的巅峰时期,女性择偶趋于功利性;之后,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女性择偶自由、不受束缚,婚龄也逐渐推迟。另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女性择偶也是同样具有功利性,90代后期至今,婚姻观呈现多元性。



一、日本:从三高三低

传统日本妇女的形象都是毕恭毕敬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被认为是日本女性毕生的追求,对于她们而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女性要为了成全家庭放弃一些原来的生活,忍辱负重,甚至部分女性要忍受婆婆的挑唆,不知体贴还爱抱怨的丈夫。



随着社会发展,日本女性的视野与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不断寻找自我意识,慢慢对原来的婚姻情况作出反抗,逐渐有了另外一套标准,低姿势、低风险、低依存,也就是第一,要求男性要对女性尊重,第二,男性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三婚后不对女性有过多的要求,要有个人空间。从这三个要求能看出日本女性开始以自己为主体考虑婚姻,日本女性在经济地位提高的前提下,开始独立自主,不再光依赖男性,也不愿为婚姻家庭让步。



另外还有丁克一族,即不结婚一族。

二、中国: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主结婚

社会的中国,在封建社会的荼毒下,妇女大多愚昧、软弱、无知、任人摆布,所以婚姻大事大多是在无视女方意愿的情况下决定的。虽然在后期,近代史上,有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与影响,但女性自身的觉醒仍走了一段长路。



经历了太平天国、维新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系列思想启蒙运动后,新思想的传入与发展使得女性的观念发生变化,近现代中国女性婚姻观开始从门当户对到婚姻自由。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她们渴望摆脱传统婚姻,追求自由平等,择偶要求也开始多元化,从要求有车有房开始往内涵、思想等情感方面发展。



另外,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单身贵族”“剩女的概念。总的来说,中日两国都




有大龄不婚的女性,她们大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稳定独立。



三、中日女性婚姻观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育水平高。一方面女性得益于教育平等,能够追求更高的学历,另一方面,这也给男性压力,使得他们望而却步。



择偶标准变化,符合标准的对象越来越少。现代女性择偶标准从原来的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发展,条件变得更加个性,不易概括。



社会发展,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导致男性劳动力不足,导致传统家庭模式瓦解,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上班工作



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在中国旧社会女性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当时流行男耕女织。慢慢地女性脱离原有生产方式,转向城市大生产,女性成为雇佣工人,渐渐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经济上不再依赖男性养家糊口。在日本,随着日本女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越多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得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所以大多女性并不想因为结婚而放弃工作



思想独立。随着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女性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认知也发生改变,男女平等是最基础的准则,接着是个人自由,在注重爱情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的发展,而结婚像是束缚,是限制,所以部分女性才会选择不婚。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社会大环境的产物,当代中日女性青年婚姻观的变化,社会息息相关,当然也离不开各个家庭环境的作用。另外,女性婚姻观的改变导致女性晚婚化、不婚化,这使得少子化、老龄化的问题加剧,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这种现象在日本较为明显,我国也有此类倾向,可以借鉴日本,避免问题更甚,我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参考文献:

[1]王晓丹.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女性婚恋观的变迁[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233-35.



[2]王晓冬.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 29930-33.



[3]袁芳. 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J]. 对外经贸, 20134155-157.



[4]刘晓丹. 从女性角度出发对比中日现代婚恋观[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3123-124.



[5]王妍花, 陳彩虹.从日剧昼颜看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A]. 农业经济




科技 201610187-188.



[6]王节节, 华姗姗, 夏晶晶. 从日剧分析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变化的原因及影响[J]. 现代交际, 2014880-81.



[7]柯力. 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4126-130.



[8]张静. 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变化及原因[J]. 邢台学院学报, 20181127-129.



[9]张海钟, 刘慧珍. 女性择偶标准的历史性变迁及当代走向[J]. 邯郸学院学报, 2010 20490-95.



[10]佚名. 当代晚婚不婚女性婚姻观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 2165154-160.



陈清莹(1997--,女,汉,浙江台州人,本科,学生,单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研究方向:日语。



余贤锋,第二作者,指导老师,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讲师。

甘赛楠(1998-,女,汉,浙江杭州人,本科,学生,单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研究方向:日语。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SRT项目(编号:NH8517862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yb4.html

相关推荐